阅读记录

0032章 文明之聚散:华夷变态[2/2页]

纪元1701 忠孝仁义礼智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倭人对中国一向观察认真,而中国历代皇朝在心态上就耻于了解周围小国弱国,尤其满清入关后,心思全部放在保住一家一族的江山,全力防范汉人,打击陆地周边,对于海外所知极少。在倭人对于中国本土极关心,对本土变化很了解的基础上,对满清的文化制度表现出极度的鄙夷。在这些记录中,“鞑虏掠华,殆四十余年。。。。。。今也,先王礼文冠裳之风悉就扫荡,辫发腥膻之俗已极沦溺,则彼土之风俗尚实之不可问也”,“满清太祖以来,以鞑靼而治华夏,称帝中国而制胡服”所以明清之变,中国本土已经从文明国家沦落为野蛮国家,中国本土从衣服、音乐到礼仪制度,都已经蛮夷化了。在倭人心目中,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本土已经是夷狄,而倭人自身才真正延续了汉唐以来的中华文明体制,倭人这时才是真正的中华,因此对满清之下的本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鄙夷之心。
      北海以大汉衣冠和儒学面目出现,在钏路镇和函馆最显眼的地方建立文庙,在所有北海建筑物中,大多是水泥的土灰色和夯土茅草的土褐色,唯有文庙显得金碧辉煌、晶莹剔透,文庙通常是祭祀孔孟程朱等儒学先师的场所,北海除了这些儒学先贤,还供奉了老庄、韩非、墨子、孙武等诸子百家,同时各地文庙也作为当地最好的高级小学使用。更小的儿童在离家较近的初级小学,大一些就到文庙高小,十二三岁以上的就选拔出优秀的小学生进入学习专门技术的工读学校,到十六七岁开始作为学徒工进入北海的各处工厂和作坊,少数进入庄不鸣的城主府参与一些特别研究项目,部分志愿者被招募进军队,开始从小兵干起。北海的这种儒家为表的学习生活氛围,对倭国文人很有吸引力,也让倭国德川幕府对北海,有很好的初始印象,觉得北海是真正的华夏正统传人。德川幕府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就是很忠诚的朱熹理学信徒,对于北海送给他的印刷版朱子家训十分喜爱,得知北海虽幼童而习儒学,觉得十分对胃口,在心理上,倭国上层文人对北海的文化有很高的认同感,这也是倭国幕府容忍北海存在身边的一个原因。
      倭国暂时没有明显的威胁,让等在海参崴的庄不鸣能够放心出访。相比之下,从朝鲜传回的先期谍报显得很不乐观。庄不鸣得到朝鲜人整理的一些所谓“燕行录”,这是北海间谍和朝鲜官员交往中,拍照或抄录得来的。从明代到满清入关,长达上百年,是历次朝鲜使节到北京的沿途观察日记和感想的文章,长短不一,由朝鲜官府资助,民间整理出好几百卷。凡是正月、冬至、贺岁和明清皇帝生日,朝鲜使者到北京朝见道贺,沿途对身边的观察十分细致。其中屡屡看到对满清的蔑视和仇恨。原本中国本土历代皇朝,对于朝鲜是另眼相看的,在各国外藩觐见皇帝时,朝鲜使节往往排在特别显眼靠前的位置。历代皇朝都认为,朝鲜是周边蛮夷中,最接近中国文明的,是化外之民中最化内的,换句话,就是野蛮人里面最文明的。朝鲜在明代,朝鲜官员的制服帽子发型,全部是模仿的明朝大汉衣冠,普遍认为大明汉族政权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所以不仅在政治上认同,而且文化上全面跟进,连老百姓虽然没有乌纱帽,身上穿的也是汉服。当满清入关后,出访的朝鲜使节马上发现巨大的变化,沿途看到的所有本土人,都是光着大半个脑壳,梳着极难看的鼠尾巴辫子,很显然感觉这个国家变成夷狄了。庄不鸣看到“燕行录”里面有上百处记载,朝鲜使者到本土,经过一些地方,故意问沿路身着满清衣服的汉人,“你们看我身上穿的衣服怎么样啊”,那些汉人很难堪,接着朝鲜使节又追问“你们知道我穿的是什么衣服么”,那些汉人更尴尬了,只好说“这是前朝的衣冠”,朝鲜使节接着不依不饶“你们怎么不穿呢”,那些汉人无可奈何,只能说“遵时尔”(遵守现在的规定)。这个时候的朝鲜使节在日记中的记录显示他感觉特别自豪,自豪背后,是对满清统治下的本土人民特别鄙视,认为本土的人民已经从文明开化沦落成野蛮人。
      朝鲜使节还注意到,在少数几种情况下,本土还有穿着汉服,一个是戏台,“大汉冠服,尽成场戏之装”;另一个是女装还保留着大汉传统,朝鲜使节注意到,中华文化在本土果真完蛋了,男的都完了,只有女的,“以阴覆阳之兆也”;还有一个是朝鲜、琉球、安南、暹罗等出使北京的使节,穿着大明衣冠招摇过市。当这些藩国使者身着汉服到满清帝国的时候,心里面充满了对自己文化的自豪和骄傲,同时对满清深深的鄙夷,这种鄙夷,不仅仅是衣服,在文化认同来说,这些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圈的近藩开始从内心疏远满清治下的中国本土。
      朝鲜人的固执和自以为是鼎鼎有名,一直坚持程朱理学不动摇,朝鲜使节从鸭绿江到北京,沿途看见风俗大变,不仅衣冠成为猪尾,连丧仪也吹吹打打,不成体统,这是伦理丧失,程朱理学没坚持的恶果。又看见很多佛寺和关帝庙,比孔庙文庙都高大辉煌,又很生气,觉得这是夷狄的作为。关帝庙是满清才在全国大肆修建,满独分子野猪皮和儿子阿巴亥都爱看小说“三国演义”,是小说里关公的铁杆粉丝,从辽东到北京的路上,有上百座大大小小的关帝庙。还有就是满清的男奴才在前面赶车,居然回头和女主人聊天,有身份的女人出门连面纱都不带,这让朝鲜使者最看不惯,这是伦理崩溃。还有就是朝鲜使者发现满清连大学士都插手经商,士人从商,让这些朝鲜的士大夫很不屑。在一个记载中,朝鲜使者还看见北京城外东面的一座山上有祭祀安禄山的庙,这在朝鲜使者看来已经是不能容忍的事情,安禄山是背叛大唐的叛将逆臣,是遗臭万年的贼匪,要被踏上亿万只脚,唾弃万年。更不可思议的是,居然在旁边造了一个杨贵妃的庙,把传说中的关系暧昧,变成公开的祭祀。这让朝鲜使者极其愤怒,认为这是野蛮人的国家才会出现的荒唐事。
      朝鲜使者仰慕中华文明,眼看河山倾颓,“明以后无中国”,自以为“吾东方自萁子以来,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风,女有贞正之俗,所谓小中华”,悲痛之余在途径的风景不堪处撰文,“上自学士大夫,下至委巷之贱,莫不知尊周之为重,以血诚服事皇明数百年,至龙蛇之变,受神皇再造之恩,华夏文明之地,变为腥秽之区,数千里奇峰山河,亦带牛后之耻。义人志士,掩抑悲伤,低回慷慨,长报朱夫子所谓含怨忍痛四字于肠中者多矣”。
      lvse(

0032章 文明之聚散:华夷变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