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0007章 春耕开荒和选择播种[2/2页]

纪元1701 忠孝仁义礼智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庄不鸣的大农场,凭借机械助力和化肥良种,加之科学的规划,高效率的组织管理,以百多人的壮劳力开垦并播种近万亩,平均每个劳力管理控制八十亩以上的耕地。移民们尽了最大努力,以传统耕作方式,百多人的壮劳力,加之两倍的辅助劳力,总共播种近两千亩,以壮劳力平均,一个壮劳力加辅助劳力,最多耕地不足二十亩。
      收获之前的过程不需多言,从同样大小的地块来说,庄不鸣的大农场庄稼生长情况与精耕细作的移民对比,苗距要稀疏一些,平均投入的人力少得多,除了中耕除草,别的人力投入都比移民的劳力投入少。当然庄不鸣有作弊嫌疑,中耕追肥和喷洒除草剂是另一个世界常用的技术,既然种子和农机耕作都带到了这个新世界,除草剂和中耕追肥也算不得什么,而且还实验性的在部分农田使用了杀虫剂,当然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优质农药。本来就是为了用科学管理的规模农场和传统小农作业进行对比,由于庄不鸣事先规划的大田灌溉系统比较合理,所以投入少得多的人力,就可以灌溉大片农田。
      庄不鸣的大农场播种略晚十多天,刚好错开了与移民们的收获日期。在移民们完成收割后,庄不鸣用高薪雇佣闲暇的移民协助收割,尽管庄不鸣出动了物资储存地的联合收割机,但是要赶在雨季之前收获近万亩庄稼,实在是困难的任务,只要庄稼及时收获,给移民们多一些不是问题,反正煮肉烂在自家锅里。根据收获统计,从亩产看来,都是同时新开垦的耕地,移民们采用传统耕作方式,在风调雨顺下,收获也是平均值,种类主要是高粱、粟和各种豆子,还有一小部分麦类,数目不多。庄不鸣的大农场,以春玉米,春小麦、油菜、转基因大豆作为主打,还有部分大麦、燕麦、荞麦,由于化肥农药齐上阵,小麦亩产平均三百多斤,玉米亩产近六百斤,大麦、燕麦、荞麦少一些,亩产也有两百多斤,转基因大豆亩产也有百多斤、油菜二百多斤。收获的粮食堆满了土木队建造的新式大型混凝土粮仓,仅庄不鸣大农场的一季收获,足以提供全体移民十年口粮有余。这个产量还是新开荒地,加之日常劳力投入少造成的,如果加强劳动力投入,精耕密植,产量还有提高余地。不过庄不鸣没有这方面投入的意思,反正这里地广人稀,多开几千亩上万亩荒地根本不算什么。
      大批粮食晒干后入库,移民们如同梦境,很多人睡在粮食垛上好几天,有些人激动得天天大嘴咧到耳朵根,很多人纷纷要求杀猪宰羊,举行丰收祭。庄不鸣带着自己的旗队手下,与各互助组长开会后,决定这次先不搞丰收祭,赶快复耕,争取再种一茬秋粮,秋收后随便怎么庆祝都可以。庄不鸣的大农场大获成功,属下旗队的股份红利以粮食实物发放,按照原定的基本口粮为基准,发下去一大批粮食,仓库仍旧堆得满满的。
      如果论同样的作物,大农场的亩产比起移民们的精耕细作,几乎相当。但大农场大规模种植的玉米,不但单产高,而且大农场投入的劳力,一个人平均管理八十亩,对于个人收入来说那就是成几倍的增收。这还不算堆积如山的土豆产量和附带的芝麻、油菜、烟草之类的收入。庄不鸣甚至纠集了人手,抽空从罂粟田收获了好几顿鸦片,当然,罂粟被列为高度管制,不允许其他人私种。移民们也不知道,开花姹紫嫣红的罂粟有什么用处,此时虽然中国早有鸦片传入,不过并没有多少人种植,除了少数从海外输入作为药用,被成为阿芙蓉,平常百姓还是很难接触到的。庄不鸣准备把收获的鸦片储存起来,将来用于提炼吗啡,当然也可能有其他特别用途。
      大农场的高收入待遇,使移民互助组中一些人开始动心思,觉得自己起早贪黑,耕作收入还不如兼顾训练的旗队队员,与其这样,还不如受雇于大农场。这是传统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工人的第一步。庄不鸣与各互助组长协商后,宣布农场招募五十个志愿者,签订用工合约,与原来旗队队员同工同酬,当然旗队队员的军训补贴,这些农场工人是没有的。这样,农场劳力更充足,也腾出了部分人员,除了庄不鸣带领的第一旗队仍然主持农场计划,第二旗队脱离了农场,开始执行外围巡查斥候活动,因为根据?望值班的岗哨报告,标津镇和河口码头附近,出现陌生人的身影,只是从没靠近,在很远就跑了。第三旗队在完成秋粮播种后,也随后脱离农场,回到镇子,开始修建标津镇的城防。
      城防建设在秋粮播种其间就开始高薪招募志愿者,庄不鸣设计,以标津镇为南部边线,物资储藏地的小山为北部边线,标津河为东南部边线,西北直流为一条边线,构成边长大约300多米的一个七边形城寨,北高南低,东西两边邻水。第一期工程的城墙,用木板包夹,中间用河泥和草木灰混合夯筑,城墙底部用钢筋水泥做成沙石混凝土墩基。城墙高丈许,就是大约四米多近五米,底宽八米,顶宽四米,外直内斜。七面城墙的每一边都伸出一座棱形突出部,棱台分多层,最矮的一层比城墙低一些,大约三米多,棱台上一层往回收,高度两米多,刚好让人徒手爬不上来,有的棱台还有第三层,更高一些。突出的棱台对外的尖角呈60度左右,令进攻的敌方难以展开大量兵力,而己方则可依托棱台的射击孔大量杀伤进攻的敌人。棱台射击孔和城墙上的女墙之间,可以互相封锁相互的射击死角。多层的棱台,可以让攻上第一层棱台的敌人,暴露在上部棱台和临近城墙之间难以行动,被交叉火力消灭。两座突出的棱台之间,设置了城堡的大门,从大门进出不能直行,需要转两个弯,这段路程,全部在棱台和城防火力的控制下。进入大门后,正对的是一座向内伸出的棱堡,内棱堡较高,射击孔可以控制进入大门的通道和城门正面城墙。城墙内,在略微离开城墙的后部,在几处关键点,建筑有很高的?望塔,可以在城墙内观察城堡外部,也能监控外面的城墙和棱堡。有的棱台和城墙的宽厚部,建有半隐蔽的火炮掩体,必要时可以把榴弹炮推进火炮掩体,直瞄攻击城外敌人。城墙顶部平坦,可以让bvs10履带车畅通无阻的在城墙顶部通行,有斜坡让bvs10履带车自由上下城墙,bvs10履带车带有145毫米重机枪,可以提供机动火力支援。
      城防工程的总施工量比预计的多,在施工中,城防设计略有改进,即便有履带车协助运送建材沙石,庄不鸣还提供了一大批宝贵的优质水泥和钢材,施工大量使用了电锤夯筑,到秋收前,只有主体完工,直到两年后才全部收尾。建好的标津城把物资储存地和原有的镇区都包围进去,在强有力的火力支持下,具有优秀的防御能力。
      庄不鸣在开春播种时,小批量种植了一些带来的经济作物,蛇麻就是其中一种。蛇麻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说起啤酒花,大概就明白了。在啤酒酿造中,啤酒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使啤酒具有清爽的芳香气、苦味和防腐力。啤酒花的芳香与麦芽的清香赋予啤酒含蓄的风味。啤酒、咖啡和茶都以香与苦取胜,这也是这几种饮料的魅力所在。由于啤酒花具有天然的防腐力,故啤酒无需添加有毒的防腐剂。形成啤酒优良的泡沫。啤酒泡沫是啤酒花中的异律草酮和来自麦芽的起泡蛋白的复合体。优良的酒花和麦芽,能酿造出洁白、细腻、丰富且挂杯持久的啤酒泡沫来。有利于麦汁的澄清。在麦汁煮沸过程中,由于啤酒花添加,可将麦汁中的蛋白络合析出,从而起到澄清麦汁的作用,酿造出清纯的啤酒。
      标津城建设中,庄不鸣坐镇协调指挥,顺便用大麦和刚收获的蛇麻果酿造了第一批北海啤酒。啤酒酿制工艺不算复杂,公开资料很多,不过想要啤酒味道清凉甘美,非要长期酿制,拥有丰富的酿造经验。啤酒从一出现,就受到移民们的追捧,比起高度的粮食酒,啤酒特别适合在炎热的季节享用。刚开始啤酒作为城防建设工人的防暑降温配给品,随着爱好者增加,啤酒作坊酿造水准越来越好,产量大大增加,渐渐成为移民们日常用餐的辅助饮品。
      夏粮大丰收给移民们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储备,大批壮劳力得以安心抽调出来,除了投入城防建设,顺便整修了各处常用道路,伐木场、采石场的道路改建成为石子路。还有部分人员,随张顺昌第二旗队的斥候队,按照以前勘探的往北方的小路,北上找到了好几处温泉,有些温泉附近积攒了大批天然高纯度硫磺,这些探险队员就是专门收集这些高纯度硫磺的。另外,在这片山区,还有少量露天煤矿,尽管储量不大,好在质量不错,易于采掘。
      庄不鸣分出部分壮劳力,在新建的标津城东北部,沿着出城的河道分支,建立了一座小型化工厂,把穿越带来的小型合成氨设备安装起来,开始调试设备,培训专业工人。庄不鸣选调了一些原来从事过印染工作的工匠,另外从工读学校选择了一些即将成年的学生,作为第一批培训人员。其实仅仅作为操作工,只要生产工艺成熟,设备完好,大多数操作工人的工作仅仅局限在很少的环节,这在化工行业中十分正常。当然,必须有高度专业的工程师指导监控整个生产过程,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同时对工人加强岗位培训和工艺理论培训。其中一些表现优秀的操作工,通过掌握上下游工位的操作,时间长了也能成为贯通整个生产的通才,最终成为掌握全套工艺的工程高级技师。合成氨设备虽说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小型设备,好在质量很好,生产工艺现成的,工人培训不需要很长时间。第一批工人,或者有少许从业经验,印染工也知道一些化学常识;或者有些文化基础,学习能力比较好,开工比较顺利。
      只要有煤原料,就能制取粗原料气,粗原料气经过净化处理,除去一氧化碳,再经过脱硫脱碳,用甲烷化法进一步精制原料气,最后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氨的合成是提供液氨产品的工序,是整个合成氨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氨合成反应在较高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由于反应后气体中氨含量不高,一般只有10~20,要采用未反应氢氮气循环的流程。合成氨设备和重要的催化剂都是庄不鸣事先准备好的,可以使用一段时间,时间长了就必须想办法自己生产,自己维修。这套小型合成氨设备,正常运行的话,可以日产液氨两吨,对于刚起步的庄不鸣来说,这么少的产量已经足够了。
      合成氨是化工生产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过最基本的三酸二碱是必不可少的。在建立合成氨车间的同时,建成了烧碱车间,用水银法电解食盐水制造烧碱。用纯硫磺为原料制造硫酸,用电解食盐水的副产品氯气和氢气制造盐酸。制造硝酸则是利用合成氨,将除去杂质的氨与空气以1∶9的比例混合,通过被加热到800c的铂铑合金网,即生成一氧化氮,它被空气氧化为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浓度为50%~70%,经过蒸馏,可得90%~100%的浓硝酸。硝酸与氨水作用,生成硝酸铵,含氮34%~35%,比一般氮肥高一倍。硝酸和磷反应可生产磷酸;与碳水化合物反应可生产草酸。还用于制造硝酸银等硝酸盐。最重要的,是浓硝酸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能将硫氧化为硫酸;磷氧化为磷酸;将有机物或碳氧化为二氧化碳;还能将除金和铂以外的金属氧化为氧化物或硝酸盐。硝酸具有硝化作用,与苯反应生成硝基苯,利用这一性质可用硝酸制造染料、塑料、药品及三硝基苯酚(苦味酸)、三硝基甲苯(tnt)等烈性炸药。
      纯碱制造则是用一种连续生产纯碱和氯化铵的改进型联合制碱法,是属于联合制碱法的一种新工艺技术。特点是以碳酸氢铵和食盐做原料,在反应液中加入一种中间盐,促使重碱和氯化铵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分离。这种方法既完全取消了原有技术中的大型复杂设备,也完全突破了碳酸氢铵与食盐的化合,在实际生产中不易分离出颗粒状重碱和优质氯化铵的技术难关。简化了生产技术,特别适合小型车间。碳酸氢铵很容易获得,只要有氨水和二氧化碳就够了。
      作为重要原料的食盐,学名氯化钠,食盐的制造是使用的“真空制盐”技术,纯净的盐水注入蒸发罐,高温蒸汽通过热交换方式给盐水加热,使盐水中的水份蒸发掉,盐就结晶出来了。利用液体在低气压条件下,沸点降低,采用降低蒸发罐中的气压的方法,降低热能的消耗,使盐尽快结晶出来。这就是“真空制盐”技术。制盐是连续生产的,刚生产出来的盐是还是一种盐浆。要用离心机的方法甩去多余的盐水,返回到蒸发罐中回收利用。脱水后的盐还是湿盐,用干热的压缩空气吹干即可。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效果,就是庄不鸣有了相对充足的剩余劳动力。在秋收之前,基本配备完成的标津联合化工厂投入试运营,工人总计五十多,这是庄不鸣能都得到的所有劳力。除了生产基础无机化工原料,化工厂优先生产化肥类产品,处理鲸骨粉和内脏干粉就是不错的磷酸铵,当然还有合成氨的主打产品硝酸铵,用鲸油和其他油脂制造的肥皂香皂。
      一直以来,烧炭厂就按照庄不鸣的吩咐,收集制造木炭中产生的木焦油。现在,经过化工厂处理,就是很好的木材防腐剂,除臭剂,可以用作造船业。如果与底肥混合施田,可有效杀灭地下害虫,是不错的低毒农药。木焦油干馏后,可以制造黑色印刷油墨,沥青漆,成本低,销售利润很高。
      在这个时期,化工行业是最来钱的生金机器。初步建立无机化工基础后,标津联合化工厂进一步开拓有机化工。有机化工的开端是另一个世界在污染方面恶名昭彰的开放式电石生产。电石,学名碳化钙,用生石灰经破碎、筛分和焦炭按规定的配比进行配料,送进电炉高温热反应生成电石。电石遇水就释放出乙炔,由乙炔制四氯乙烷、三氯乙烯、乙醛、醋酸等碳化物产品。在石油化工出现之前,电石是有机化工的最基础原料。开放式电石生产的确耗能极大,污染严重,在电石车间生产的时候,为了减轻对地面的污染,电石炉设立在标津城下风处的高塔上,让风吹散排出的粉灰,结果白天粉尘飘散,到了晚上,高塔上的电石炉产生的副产品一氧化碳就在炉面燃烧,把半边天映照的红彤彤的。因为电石生产污染很大,生产工艺成熟后不久,电石车间和其他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就从标津城迁移出来,迁到北部的煤和石灰矿区。乙炔不仅是最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乙炔和氧气在一起,就是加工金属的很好手段,气割,气焊比电焊出现的更早。对于机械加工业和造船业,乙炔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有机化工最初的重点是合成染料,就拿三硝基苯酚(苦味酸)来说,它不仅是很好的炸药,也是不错的染料。此时合成染料具有极高的利润,庄不鸣创建的垄断集团掌控化工业近百年,合成染料价格长期和黄金并论,一直是和西方贸易的主要支柱,一度也是对中国本土贸易的最大财路。
      化工业的兴起,还有一个重要产品,利用生产过剩的菜籽油、大豆油、鲸油,经过酸碱处理,就成为优质生物柴油,在石油工业起步之前,生物柴油是北海军队的唯一燃料来源,除了用于民用的烧煤炭的蒸汽机,柴油机是北海军队车辆、船舶、飞机的最重要动力。
      后来庄不鸣的秘史中记述,北海得以独立发展的基础,就是两大化工业垄断集团,联合化工和联合碳化物,这两个化工业垄断集团通过外贸,为北海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资金流,同时给北海的农业提供了足够的化肥农药,使得北海用较少的农业人口生产出了充足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甚至燃料也来自植物油和动物油脂转化而成。
      在移民们的小农经济形成之前,庄不鸣的大农场生产,在机械助力,农药化肥的支持下,迅速占据成本优势,移民们逐渐形成大小不一的私人农场,部分农民转化为农业工人,大多数人口从农田转移到了其他行业。早期的北海直辖面积很小,除了化工业比较完整,十分缺乏金属矿藏,好在北海优质木材并不缺乏,因此木材加工业为基础,木制船舶成为最主要的航运载具。标津镇的住宅,从粗陋的木屋改建为精制的木楼。标津河的南北,也由一座混凝土基座的木桥连接起来。

0007章 春耕开荒和选择播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