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四十章 农家里的决议[2/2页]

旅行社的老板娘 尘波雳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所以最后买了这些东西,加上送政府官员的礼物,我们三个人的旅行袋装得满满当当。
      的确,我们曾有过许多设想,但就是没想到这里缺水,通不了电话。我抓着头皮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以后用,反正这次要把你们接到厦门去。”
      李雅芩也说道:“是啊,原来我们和华姐还以为这些东西最实用,没想到却是最不实用的。姑妈,我们到厦门再买。”她把黄莉华也带上了。
      昏暗的灯光下,在做记录的小表妹眼睛都快贴到小本子,她也说:“姑妈,华姐现在生活很好,她希望你们能到厦门去。”
      我又对着表哥表嫂一番解释:“对,大哥、大嫂,既然我们认了亲,就请你们一起到厦门去,以后就住在那里,两个孩子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我来安排,孩子还小,应该继续学习,这也是黄家人的心愿,姑妈你看怎样?”
      没等姑妈说话,表哥急忙说:“大兄弟,使不得!使不得!俺不能去,俺离不开这个家,俺也没有什么能耐在外面工作。孩子吗……只要他们愿意,就让他们去,在大山里也没多大出息。”
      姑妈也说:“是啊,去看一下可以,阿雄,俺还是要回来的,这是俺的家啊。”
      其实我也知道老人思乡,不可能轻易挪动,但我很想改变这里的面貌,能请他们出去,一方面见见亲人,看看祖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一方面也好商量一下,如何改变付家的现状。在厦门临走时,大哥有过特别交代,按照他的说法,如果找到小妹家乡和亲人,他们在农村,一定要象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帮助他们富裕起来。大哥知道河南农村比较苦,不过我想,大哥可能根本没有想到,这种苦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
      请姑妈出山去厦门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我们谈起山村的事。
      表哥和姑妈说的一样,他告诉我们,村里最困难的就是交通和用水。其实山里也有不少土特产品,但都得看天收成,运输也是大问题,今天我们就深有体会。人说要致富先修路,一点不假,表哥认为只要修通公路,接通水源,大伙儿苦干几年,一定可以发家致富。
      听到这些,我头脑快速转着,却一下想不出什么来。
      小表妹还是不断在那个小记事本上记着,李雅芩却没吭声,好象在思考什么。
      过了一会儿,李雅芩才用那种与她年龄不太相符的语调说:“雄,小妹,我看明天我们先到现地考查一下,了解清楚,回信阳后,小妹以报社名义和市里有关部门沟通一下,征得政府支持,先帮助村里修通公路。同时,我们出一部分资金,帮助村里解决用水问题,你们说怎么样?”
      小表妹很赞同,连忙记在小本子上:“哇塞!姐,你真有办法,我赞成,史主任一定会帮忙的。这里的老百姓实在太苦了,我从来没见过。”
      在李雅芩启发下,我脑袋一转:“表哥,我有一位做贸易的……哦,就是做买卖的朋友,到时我请他专门来一趟,看能不能帮助你们搞搞农副成品销售。你们这核桃、红枣、花生很不错,又大又好吃,如果能拉到厦门去,我想价格一定不低。”
      老人高兴起来,表哥激动起来,连在边上听我们谈话的表嫂和两个少男少女也兴奋起来。
      没想到小黄也忽然说:“大哥、大姐,解决村里用水我也参加一份。”
      我惊讶地看着这位名不经传的美籍华裔姑娘,她不仅外表漂亮,心灵也很美,我们的“行动计划”又曾添了“新鲜血液”。

第一百四十章 农家里的决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