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军”,这两句已经成了带兵名谚!王铭章师由此名垂青史,而在民国政府颁布追认的10大上将里,王铭章仅次于张自忠,排名第二!
事实上,李剑生看过的另一份资料表明,8年抗战中,四川出兵出丁几近300万,其中十分之一或阵亡或失踪!而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砸锅卖铁,以一个省份,承担了全国百分之三十的供应,和十分之一兵源!更让人感动的是,抗战期间四川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捐款,有很多要饭的都把家底翻空的投钱!至于国共两方的第一王牌军,即国党的第一王牌74军、共军的第一王牌27军,貌似也都是川人为主组建的。两军都经历过无数血战,也都有胜负,可从来没有丢人的时候,走到哪里都是赞誉一片!因此,川人给李剑生的感觉就是,在国家有难时那是绝对能够挺身而出,往昔的小家子气没见得,个个都是好汉子!没别的,因为四川人头一个能吃苦耐劳,那种精神,可以说是独步华夏!
而李剑生率着所部5个战斗师、另各种部队共约2个半师的总兵力进入四川之前,就已经打定注意,一定要在四川好好招一回兵的。在贵州,他是一个兵也没要,因为那贵州的双枪兵他委实瞧不上眼,但四川兵给他的印象却不同,有心招一批的。眼下,李剑生所部的兵,大抵分为四块,三分之一的湖南兵。湖南兵放眼全国,那可是一等一的兵,自古即有“无湘不成军”之说。湖南兵霸得蛮,肯干,李剑生本人也是湖南人,他这支部队也起家于湖南,因此部队中湖南兵多是肯定的。三分之一是广东兵。广东是大革命的根据地,兵源基础素质高。红军的起始部队,有一支就来自于叶挺的独立团,而这支部队就以广东兵为主,硬是打出了“铁军”的名号。广东兵的战斗力在全国也是排名前列的。六分之一是江西兵。江西是革命事业的根据地,兵源素质也很高,李剑生当时的根据地有一部分就在江西,招这个地方的兵那是水到渠成的事。六分之一是广西兵。广西兵的战斗力在当时那是排名第一的,李剑生的根据地当时包括广西一部,因此手下有得这样的兵再是正常不过。而眼下,李剑生可是打定了主意,一待已部占据了重庆,立即在四川招兵。他的意思,自己的这部队,完全可以再扩一个师的!而这个师的兵源,就以四川兵为主!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明玉珍(1331~1366),因崇信明教改姓"明",湖广行省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人。1357年,明玉珍西征,四月攻占重庆,剿除四川元军,确立对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至正二十一年七月,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仍奉"宋"为国号。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在重庆称皇帝,国号"夏",改元"天统",以重庆为国都,正式建立了大夏政权。历时9年,1371年被大明政权所灭。
第二百一十九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