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尽管没有参加会议,但李剑生仍是很关注。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的通道会议上,毛伟人说过一句名言:“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去?为什么一定要去钻口袋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历史上,毛伟人的这句话起了作用,让中央红军得以转道,最后才得以幸存。李剑生不知,这一回的通道会议上,毛伟人是否如历史上一般,也说了这句话!
而李剑生眼下不知道、好多年后才知道的事实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比历史上提前一天举行的“通道会议”,毛伟人还是说了这句话。不过,这一回他说这话的分量,比历史上说这话的分量要重得多,而接受者也更众。要知道,李剑生在通道城门前的怒斥和大骂,等于给各位与会人员打了个预防针,大伙都在心底接受了李剑生的观点,因此等得毛伟人提出观点时,并不如历史上那般遭遇较大的阻力。这也表明,毛伟人比历史上提前介入到了红军核心位置。历史上,通道会议虽然认同毛伟人的观点、也接受了他的建议,但由于中央领导层中意见不统一、故未能对战略转移的大方向作出决定,而且毛伟人也没有介入核心位置。历史上毛伟人的地位,是在通道会议上初起,在随后举行的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后逐步形成的,而真正树立毛伟人的核心位置,则是在遵义会议以后!
事实上,在突破四道封锁线特别是湘江战役之后,博古、李德精神不振,情绪波动大,指挥红军的主要任务已落到周恩来肩上,通道会议由周恩来负责召集,不是领导核心的毛伟人以这么一个身份应邀参加“通道会议”非同寻常。会议的实际情况是:与会的张闻天、王稼祥在长征过程中就已被毛泽东说服,完全赞同毛泽东的意见;周恩来通过湘江战役反思也明确表示支持毛;博古虽不再坚持,但也没放弃最终北上与红二、六军团的既定方针。所以说是在当时的危急关头,在李德等人一筹莫展的非常时刻,他们不得不接纳毛主席这位在中国革命历史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历史伟人。熟知历史的李剑生知道,毛伟人的崛起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从通道会议到遵义会议,他的领导地位被逐步确立起来,通道会议第一次接纳了被排斥两年多的毛伟人的建议,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胜利转折。而眼下,由于李剑生的到来、由于红三方面军的到来、由于李剑生在通道城门前的怒斥和大骂,无不暗助毛伟人提前介入核心层次!
与历史上一样,迫于形势压力,毛伟人关于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的意见,得到了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当日会后的第一时间,以中革军委的名义向各军团、纵队首长发出了西入贵州“万万火急”的进军电报。在此次会议上,毛伟人如正史上一样,力挽狂澜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兵。而红七军团接到以朱老名义签发的任务就是:担当全军后卫。那个晚上,当李剑生拜访毛伟人时,伟人也明确就李剑生的红七军团担任后卫向他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李剑生一一记住,并有心在以后的作战中用上几回。
想到这里,李剑生才清醒过来:眼下可不是自己回忆和思想的时候!眼下是进行军事推演的时候,可再不能分心了!当下,李剑生收拢心神,一边与曾中生进行推演,一边向曾参谋长介绍了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况:12月15日,中央红军从通道分两路转兵西进。一路由通道县的县溪进入靖州县的新厂、平茶,然后由新厂、平茶分两路进入贵州。一路由通道的播阳进入贵州的洪州向黎平进军。是日,军委又向各军团、纵队发出“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会,以便转入黔北”的电令。18日,中央纵队进入黔境后,军委又命令活动在湘西的红二、六军团配合行动,调动或牵制黔阳、芷江、洪江的敌人,以便策应中央红军向黔北进军。20日,也就
第一百七十六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