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话说到这个份上,场上的人都笑了,刚才的不快似乎也全部飞走了,场上凭空生出一片愉快的笑声来。包括李德、博古、逸朗和凯丰等几个领导同志,都是一幅向往的神情,随大部队进城。
听了李剑生的一番辨析,周副主席其实一直在自责: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过去为什么就没有认真的思考呢?自己明知博古同志是王明设置的傀儡而不积极反对呢?看来,中央还真有有错啊!小李同志说得不错。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道理啊!看不出,小李同志年纪轻轻,说话发人深省,思考深入,理论水平不是一般的高啊!
他才想到这里,却看到李剑生告诉大伙已作了准备,当下先笑起来,招呼大伙进去,稍一回暼时,却发现李德呆在原地半天不作声,心下立时猜知是怎么回事,心头感叹一回,走过去与凯丰一起扶住他,前行。
李剑生这会儿才记起,这法子眼下在红一方面军还没有广泛使用,倒让自己占了一个先机。自己原来的红三方面军那些老兵老将,对这个早就熟悉了,不大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只有这罗荣桓是新来的,才会提出如此意见。想了一想,又暗赞老罗同志:到底是搞政工的,站得高也看得远,这一发现问题,立即能从更高层次想,而且想到上报中央以来全军推行。嗯呐,那要一推行,想来我军应该能更早地发展力量!想到这里,李剑生道:“我喜欢历史,也读过一些书。我发现古代名将带兵就很注意和士兵交流。比如吴起,一个士兵脚上化脓,他二话不说就用嘴去帮着吸脓。结果那个士兵的母亲见了大哭。别人说吴将军对你儿子如此好,你怎么还哭呢?那个母亲说,我正是哭这个原因啊!当的孩子他爸也是如此,股上化脓,也是吴将军去吸的,结果孩子他爸感将军之恩,奋勇作战,结果战死。今日儿子又有如此遭遇,我岂不担心?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个母亲的远见,因为这个儿子可真感怀将军之恩奋勇当先,结果战死。我当然不是鼓励战士们去送死,但吴起这种带兵之法确值得我们思考。又比如岳飞带兵,就是与士兵同甘共苦,当然,他做的主要是结恩。再比如曾国藩,带兵走的是老乡、家族、裙带、同窗、师生的路子,其中的核心就是一个,兵与兵之间团结性强,积极性高。我们呢?是红军,有些方法是可以像这些古人学学的。事实上,咱们红军也有自己的法子,那就是谈心。我在根据地的时候就经常搞。有一天与两个俘虏谈心——就是罗德、罗元两兄弟,现在都在我的警卫团——极为偶然地就谈到了他们的遭遇,结果反响强烈,当天两个就转正了。这事后来就触发了我,所以我就把这个法子在后来的第三方面军中推广,想不到效果还真是不错!”
罗荣桓一听,暗道:这李剑生果然了不得,确是人才。不但知识丰富、水平高,而且有想法,这样的人带兵,那绝对是我党之福。当下点点头,又道:“我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先前做政治部主任、现在做政委,怎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主意呢?我看啊,要把你刚才说的记下来,不但自己要加强学习,让咱们部队的所有师团营连的政工干部学习,还要上报中央,让在全军推广!”
这一下子就把李剑生窘在当场。要知道,他对眼前这位罗帅那可不是一般的
第一百六十四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