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三章[2/2页]

重生之抗战元勋 丁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北野。当时的北野,那阔气啊,怎一个爽字了得?再后来,解放后,从各部队中抽调到地方的人员中,李剑生的北方野战军那可是最多的。后世有专业研究者曾粗略统计过,李剑生的部队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骨干和领导后来被抽调到地方任职。没其他的原因,就因为他这支部队中,那些军官们不但会打仗,而且会搞经济。在解放初期,国家缺少的就是这种搞经济的人啦,所以才出现如此状况。史学家推研缘理,最终认定,这一切,初始原因就得益于李剑生主持的这次“郴州讲话”,那起的作用可不是一点点大,而是很大!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多表。
      在大伙忙于整军的同时,李剑生将材料的提纲拟了出来,决定以后有时间慢慢写。后来又在黄苏和曾中生等几人的提议下,拟订方案,决定对已部再一次进行整编。
      就眼下而言,李剑生只有整编部队、加紧战备一途了!
      因为,早在李剑生领导的湘粤桂赣边革命根据地主动出击郴州敌人时,中央苏区眼下正在进行艰苦的第五次反围剿。
      事实上,早在去年,即1933年9月,即李剑生率两个特务营正式进入中央苏区后不久,国党当局就纠集了100多万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大围剿。不过,由于此前中央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上上下下的自信心空前;而国党当局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战略方针不同,初期并没有引起中央苏区的足够重视。原来,这一回,国党当局在“围剿”中采取的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总体战”作战方针,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中央苏区造成压力。至于直接的作战,既请了德国专家指导,又采取步步为营的方法,大量修建碉堡和工事、逐步缩小包围圈,以压缩红军的活动区域。只是,围剿初期,由于国党当局部署严密,动作严谨但较为缓慢,而红军因为其时根据地仍是较为宽广,既能游又能击,也就没有特别地把这些国党部队放在心上。也就是说,国党当局这个“温水煮青蛙”的法子,在第一时间,并没有对中央苏区的核心部位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中央苏区核心部位一切均是平常,却浑不知这一回最为凶险。
      正是因为这样,李剑生才得以在中央苏区为王尔琢报仇,并从容地救下1600多名优秀指挥员,随后又带到自己的根据地。而眼下,当李剑生的部队得以整编,并有效机动的打击郴州之敌后,一方面将国党当局对湘粤桂赣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联合围剿的打算扼杀在摇篮里,二方面使李剑生所部得到进一步的壮大。但是,不得不承认,中英苏区眼下的日子确实很不好过。
      以前,国党当局只是在外围作战,对中央苏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时隔半年多,当各方面部署都趋于完善后,这威力就显示出来了。中央红军陷入了史无前例的被动。因为,中央苏区的范围被大大挤压,过去习惯于要游击战的红军,此时游又不能游、击又击不赢!慢慢地,正在向一个恶性循环中运转。因为,越是打不赢、就越有可能被国党部队击退,原来掌握的地盘便越发被国党部队占领,这就又进一步失去了游击的空间能动性!

第一百二十三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