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郎中的手,悄悄问:“儿啊,这是不是变戏法?”
郎中觉着不是变戏法。他看到韩老医士露完这一手,似是消耗极大,累得脸色发白,站都站不稳。万医士万分着急地扶住了,又拿出了一颗药丸喂给了师父。
若这真是变戏法,那这戏做的也太全套了!
韩老医士说,由于老祖的医术堪比造化,要传承下来,必得是惊才绝艳之辈。可世间哪有那么多惊才绝艳的人呢?故此,一代一代没落下来,到现在,连传承都快断掉了。
韩老医士说他很惭愧,他修习了近百年的时光,也只是初入法门。但即便是这初入法门之术,也让他受益非凡。单就寿命而言,他就比普通人要长寿的多。他今年116岁,仍然耳聪目明。
这真的是造化之术!要知道,在这个世间,80岁便已算是了不得的长寿星了!
郎中双眼明亮,认定这便是能为母亲续命的绝世医术。但是,韩老医士修行了近百年才初入法门,自己得需要多少时间?母亲又能等自己多长时间?
韩老医士表达出了足够的诚意。他说门中有一味丹药,名为回生丹,有起死回生之效。这丹药是五百年前的一位师祖在仙去之前突然顿悟,境界提升后炼制出来的,此后师门里再无一人能炼。
传承至今,仅剩两颗。如今说拿出来一颗给郎中的母亲服用,其诚意自不用说。
但是韩老医士也说了,这丹药毕竟是五百年前传下来的,由于师门传承凋零,存药之法有残缺,药力流失是一定的。
即便如此,药力流失的回生丹对于凡人而言仍是仙丹,若郎中母亲服下后,再仔细调养,活两年还是可以的。如此一来,郎中便有两年的时间修习。
两年,这放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郎中怎么还有不答应,不全力以赴的道理。
……
青云丹铺后院的祖师堂里,韩老医士的两位亲传弟子万千重、宋行舟看着师父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个玉匣,一阵香气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一振。定睛看,两颗拇指大的药丸躺在里面,雪白晶莹。
“回生丹!”
宋行舟并非第一次见到。那年北水国君春猎之时,不小心坠马滚落山坡,摔得白骨森森,奄奄一息。御医们束手无策之际,是韩老医士拿出了一粒回生丹给北水国君服下。
他亲眼看见断骨重续,血肉重生,仅仅是茶盏功夫北水国君便痊愈,看起来比之当初都要精神抖擞。
御医们再诊脉之时,发现连幼时落下的顽疾都没有了,整个人如同新生。
“师父!弟子们惭愧,修行数十载不得入门之法。此生只能为凡人医。可您是我青云门两百年来修行最高,也最有希望进入魂眼境。这两粒回生丹可为您续命一搏,您真的要……”万千重欲言又止。
师门传承的造化之术,何其难修。与其将赌注放在一个未曾修行的少年身上,还不如让已经入门之法大圆满的师父搏一搏。
韩老医士明白弟子的意思,他并未直接反驳,而是说起了一个师门典故。
二代师祖问开山老祖,我们的医术堪比造化,若有一日断了传承怎么办。开山老祖说“只待他来”。他是谁?二代师祖再问,开山老祖闭口不言,之后回归混沌天宇。
这个典故被记在了青云门的师门录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渐渐忘记了这个事情,直到传承凋零,某代师祖在翻阅缺失的师门录时,偶然间看到。从此后,这个“他”便成了青云门一代代等待寻找的人。
韩老医士长叹,“我不是‘他,你们都不是。我也不知那个少年是不是。但总是要把希望传下去的。何况,我们并不亏。
郎中少年天才,聪慧自不必怀疑。他接人待物及为母亲所做所行,又足见心性绝佳。
用一颗流失药力的回生丹,换一个少年英才,真正算起来我们不仅不亏,还有些胜之不武。”
……
郎中进屋之前认真地正了正衣冠,进屋后又认真地对韩老医士和万千重、宋行舟行了礼。
韩老医士点点头,少年英气,越看越满意。
郎中打量一眼,只见祖师堂没有供奉着任何长生牌位,只在高台上供奉着一座三尺高刻有“青云”二字的黑色石碑。
韩老医士说,青云门历经漫长岁月,传承至今实在不容易,由于《师门录》的严重缺失,已经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代师祖了。故此,祖师堂里不供奉历代祖师,只供奉青云碑。而且,师门传承里唯一完整的便是这块石碑了。
郎中心下大奇,这青云碑看起来普普通通,不新不旧,亦不见岁月磨砺后的斑驳沧桑。这真是上古传下来的?若真是自上古传承到现在,那得多少年了啊?
“郎中。”韩老医士燃香祭拜后,肃容说道:“一入我门,便是终身。我青云门传承乃是造化之术,修炼不易,此后或为凡人医,或得大道全凭个人机缘。
若你现在后悔,我仍然会给你一粒回生丹,全你一片赤诚孝心。现在我郑重地问你,你,可有悔意?”
“郎中不悔。”少年的声音铿锵响亮。
清香一柱,贴额三拜,此身入青云。
……
第2章 拜入青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