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5章 收藏境界[1/2页]

相宝 炎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明白老爷子为什么这么有把握,也不明白老爷子昨天为什么不告诉自己,不过,老爷子肯定不会害自己。
      这幅画,也在书房,卢灿抱着画匣,跟在张老身后,前往客厅。
      “老张头,你家还藏着这么个好货?还瞒我这么多年?”一进门,张博驹就笑着调侃。
      张淑成正在喝茶,站起身来,拿着那根长足有两尺的铜锅烟袋,敲敲桌子,“春游,还真不是有意要隐瞒,实在是……老父在世的时候,定下的规矩,我磕头答应的。”
      张博驹呵呵两声,示意卢灿把画匣放在客厅的八仙桌上,“阿灿,我和你张爷爷聊点私话,你自己忙去吧。”
      挥挥手,就把卢灿和张泽宗赶出来。
      得,有老爷子帮自己扛事,更好!
      卢灿和张泽宗往存放物品的西厢房走去,那里有人。虎园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正在逐件统计京城购买的文物,做文表呢。
      “潘奶还去美术社上班?”刚才进门,没看见潘苏,卢灿信口问道
      “我潘姨奶,最近活得可滋润了。昨天小姑从陕北回来,这会,俩人去双安商场买东西去了。”
      记忆中潘苏有个女儿,远嫁陕北,似乎是位画家,但无甚名气。另外,双安商场是京城比较上档次的百货店,货品比较齐全,有部分涉外性质,但主要是针对国内市场。
      “你刚才和老爷子提过老余家的事没有?老爷子对微雕田黄,什么意见?”
      “说了,可是我爷爷很奇怪,念起几句诗词。”
      “哦?什么诗词?”
      “第一句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句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句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具体什么意思,我没听明白。”
      卢灿摸摸嘴角,他倒是有些明白,老先生应该是在说一件形而上的事情那就是收藏的多重境界。
      上辈子就有很多人谈论过,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有高人说“看过即拥有”有慧根的人说“看山看水”也有人很实际的说“收藏即知、行、得”。上辈子,卢灿对这些言论嗤之以鼻,那时,他对收藏的认识很简单,“得到即收藏!”
      这一观点,根深蒂固,影响至深。自己也从来没感觉到,这其中有错误。
      可是现如今,他已经有些动摇。人力有穷时,自己已经被家人、身边人还有朋友当成“收藏疯子”,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收藏中,可即便这样,摩罗街、荷里活道、乐古道依旧生意火爆,精品层出不穷。
      自己连把香江所有好东西拢在怀里都做不到,更别说世界了!
      还有一点就是,上辈子看到一件嘉庆朝的官窑瓷器,都能视若珍宝,可现如今在虎园博物馆,嘉庆朝的普瓷,根本上不了名录,除非是精品。就这样,还被李林灿嘲笑过两次,说他没见过好东西。
      因为所处层次不同,他已经隐隐感觉到,收藏,真的是有境界的。自己这段时间的烦躁,何尝又不是收藏过程中的“得到”与“失去”之间的困惑?
      老爷子说的这三句话,指不定就是他对收藏境界的体悟?
      他认为,自己卡在某一颈中?
      稍后一定要问明白。
      上辈子,古伯带着他,也许是古伯自己也从来没考虑过这种问题,也许是卢灿根本就没有触及到这种形而上的问题,所以,他没和卢灿聊过一句。
      在香江,购买古董,用钱易货,从没有涉及到这种从别人手中夺取传家之宝的经历。可这次来内陆,他经历过,还不止一次。
      在他人的收藏,与自己的收藏追求,发生激烈碰撞时,对于收藏的看法是否成熟,已经在考验他的心智。
      是的,卢灿正处于某种颈。
      ………………
      客厅中,两位八十多岁的老家伙,看完范宽的那幅画后,喝茶聊天。
      张淑成筹谋着如何让张博驹出面,帮自己说情,结果自己还未开口,张博驹先来了。
      “老张,我们都老了,你还要比我长一岁,后人又都算不上精于此道,关心外物,胜于关心文物。所以啊……这些东西总归要找个归宿。”
      “当年义文斋,是因何关门的,老张头,你心理有数,又何必固执呢?”
      义文斋怎么倒闭的?老一辈的人都知道。
      牛街草张家,兄弟六人,合股“义文斋”。创业期,兄弟同心,义文斋很快成为廊坊头条胡同有名的玉器珠宝店。
      “义文斋”的经理叫张润芝,前文提到过,是“集珍斋”改家改宋岩名义上的舅舅。义文斋的崛起,离不开“孙殿英盗东陵”一事,这件事在前文也提过。
      义文斋也算是廊坊头条的老字号,资金实力不错。在尊古斋黄百川接到谭文江的东西时,他们也接到一批,出面人是谭文江的弟弟谭荣就。
  &nbs

第365章 收藏境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