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6章 大壶往事[1/2页]

相宝 炎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是一把紫沙壶,是段泥做的。
      所谓段泥,也叫团泥。原料呢,是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
      所以,这种段泥做出的壶,既不是紫泥的紫色,也不是朱泥的红色,而是一种发暗的米黄色。和绿泥烧出的那种娇嫩的纯黄色还不太一样,色泽上带有一种沉稳之美。
      “大生柿子壶?真品?”卢灿坐在茶几旁的真皮沙发上,指指这套茶具,问道。
      这种问法,在其它店面是要被嗤笑的。可思源斋给卢灿的感觉很好,一楼他所看过的物品,鉴定都很准确,因此才有这么直接的问题。
      销售员微微欠身,“这套大生壶柿子壶,是范大生先生制作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是老先生技艺成熟的巅峰之作,远非“南洋劝业会”奏奖作品所能比拟的。”
      大柿子壶荣获1910年清政府举办的第一届“南洋劝业会”最高奖奏奖意为要向朝廷“奏报”的奖,因此而扬名。
      此后数十年,范大生一共制作了六把,具体哪一把什么时间制作的,除了获奖的那把留有时间款外,其它的还真弄不明白。
      思源斋这么牛?鉴定的这么清晰?连制作时间都一清二楚?
      见卢灿的目光中的怀疑之色,那售货员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这把壶,是我们的老东主年轻时,特意去吴门拜见大生先生求来的。”
      难怪连制作时间都这么清楚,原来是楚中原登门求购的。
      信息如此准确,卢灿正准备开口问价,被这销售员一句话堵回来,憋得他郁闷至极。
      “这把壶是老东主的心爱之物,所以属于我们的镇店之宝。”
      言下之意,你看看就行,不要提出求购要求,这壶,不卖!难怪这茶壶旁边没有看到写着介绍文字的折卡牌,合着是非卖品。
      卢灿搓搓手,好东西买不着,这种感觉太揪心。
      “怎么?卢少东也看上这把壶?”卢灿正遗憾着呢,楚臣从小隔间出来,见到他盯着大生柿子壶看,笑着问道。
      “是啊,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啊!”卢灿站起身来,开了句玩笑。
      “哈哈,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卢少这句话,道尽收藏的心道历程。”楚臣被他的这句话逗乐了。这句话采自诗经“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被卢灿挖空中间两句,用来形容收藏不得,很贴切。
      他坐在茶几的另一边,手搭在玻璃罩上,依旧止不住笑意,“卢少看来是真的喜欢这把壶,不过,这把大生柿子壶我不坑你。”
      “如果不嫌弃,我稍后安排人去库房,那里应该还有几把范家壶,其中还有一把范鼎甫的壶。虽然比不上这把,但把玩收藏,还是不错的。”
      范鼎甫的壶?那也不错啊。
      范鼎甫是谁?那可是范大生的哥哥,一手制壶之术也非常了得,是范家壶的顶门杠子。
      茶林史话中可是记载着,范大生幼年随母学制壶四年,后随同哥哥范鼎甫学壶六年,终大成。
      “多谢多谢!”卢灿连忙拱手致谢。
      嗯?不对!卢灿很快想起刚才楚臣的话,他说“这把壶我不坑你”什么意思?
      这把大生壶难道是赝品?卢灿抬头看了眼楚臣,他表情如常。
      难道我看错了?这把壶真的是赝品?卢灿的目光再度落在这套大生壶茶具上。
      虽然隔着一层玻璃罩,但如此近距离,卢灿自信不会有问题的,这就是一把大生壶啊。
      “楚东主刚才说”卢灿指了指这把壶,忍不住问道,“不坑我?是什么意思?”
      “刚才我听说这把壶是楚老心爱之物,属于镇店之宝级别的。难道不是?”
      楚臣顺手揭开玻璃罩,笑道,“这把壶确实是我父亲生前心爱之物,说它是镇店之宝也没错,但我父亲并没有留下遗嘱说不可以卖。”
      “不卖,是我当初的决定。”
      这话有点意思了,原来这把壶是出手的,但不知为何,楚臣不打算卖。
      “难道这里有故事?”卢灿越发的疑惑。
      “有!”楚臣的回答很干脆。
      他见卢灿焦灼的神色,笑道,“这个故事我说给很多人听,再说一遍没什么。”
      他揭开柿子壶的壶盖,平放在桌子上,双手捧起壶身,“我楚家最早并非经营古董铺子,而是闽商,专门做南方及海外的买卖。很荣幸,范家壶的东南亚生意,是我先祖及父亲一力承销,甚至,范家壶几次拿到国际大奖,都有我楚家背后出力。故此,我楚家与范家人很熟悉,我父亲虽然比范大生小十六岁,但两人私交很好。”
      哦,原来还有这么一层关系,难怪他说库房中还有几把范家壶。
      要知道,当时吴门范家庄,全庄人都在制壶,必然需要有代理商。闽商在清末民初很活跃,楚家成为他们的海外代理,不奇怪。
      “民国二十一年,我父亲再度北上范家庄进货。”楚臣继续说道。
      “他一进范家庄,就得气氛很压抑。很奇怪,于是找到和他年龄相近的范锦甫先生制壶大师,酒后,范锦甫先生透露了一个大消息。”
      “就在前几天,有一位来自京城的人士,上范家庄斗壶!”
      草!卢灿有点晕。所谓斗壶,就是比试制壶之技。这谁这么牛叉?上范家庄斗壶?这不是关公门前耍大刀吗?
     

第226章 大壶往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