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了半年,死了那么多人,还被日军炸了花园口,现在却还是丢了。
      我“嗯”一声,垂下眼,“意料之中。”
      陈镜予原本应该还有要说的话,但听见我这句后却一下顿住,瞪着看了我两眼,却对开车的小中尉口气不善:“忘掉你听见的所有,连我父亲也不准说。”
      小中尉下意识挺了身子:“是!”
      倒是忠心得很。我原本还在奇怪为什么陈镜予会被配备副官,还使劲回想了一下领章军衔:红底两杠一星是步兵少校,红底两根竹节表参谋。
      按理说无论哪一个都没有副官配备。
      不过现在却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小副官是她从家里带来的。
      我在心里习惯性地撇嘴吐槽:万恶的官僚主义。
      面上却没什么表情,吐槽之后依旧难过武汉的沦陷。
      陈镜予在我旁边半天没什么动静,话也不说,动作也没有,我害怕这种沉寂,缩了缩脖子暗想她是不是生气了。
      我自知我是有点叛逆的,从小就喜欢跟人对着干。小时候父亲盼我能像男孩子一样勇敢、像花木兰那样戎马从军,我却偏爱碎花裙和话本诗集;大了,母亲愿我能安分些学习嫁人,留在她身边哪也不去,我倒好,大学毕了业就坐船回国,她说的安分我也做不到了,当兵哪有安分的事。
      陈镜予再开口时,车已经停下来了,我一路都惴惴不安,连道歉的话都想好了,她再说话却软了语气,让我措手不及。
      她问:“陆安,你在怨我吗?”
      作者有话要说:  [方子珊]:方先觉
      [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之后,国民政府把锅甩给日军轰炸。《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等纷纷谴责日军。
      第3章第三章
      陈镜予的这句话来得莫名其妙,但真正让我措手不及的是,我不知道她说的“怨她”,是指哪件事。
      她有太多的事能让我怨她了。
      小时候就总板着脸,明明还是半大的孩子却总要修身治国平天下,我找她玩她却总抱本书,无趣极了。懂事后一门心思想撮合我跟吴应堂,我明着抗议几次她还觉得我是因为害羞,跟个木头似的不解风情。好不容易到了剑桥,头两年几乎在图书馆宿舍教室三点一线,第三年就这么跑去了德国一走了之,剑桥也不顾,学业也不顾,我也不顾。
      她去德国前曾拿着中国的地图册找我,强硬地叫我在11418174万平方公里内辨认哪个省份哪个地方,我一一指给她,她就欣慰地笑,说陆安你一定要牢牢记得这些地方。
      她叫我牢牢记住中国的领土,我便记住了;她叫我记得中国话和汉字,我也记住了;她在德国给我写信,写德意志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写魏玛共和国的倒塌和德意志国的建立,写她在军校遇见的黄埔同胞,末了告诉我,学成便是归国之日。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我在大学二年级后便记得牢牢地,一直不敢忘。【注1】
      她要求我做这么多,自己却没半分责任心。她教我古文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矣。”可我对偌大的中国都没了解透彻,她就退学了。
      我怨她不负责任,讨厌她随心所欲,却也感激她教我事理。
      念及此,我摇摇头,诚挚道:“我不怨你。

第3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