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章 南北榜[2/2页]

明初公侯 瘾与小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神怡起来。
      见二弟在布置得极为典雅的书房坐下后,张慰族先是与他寒暄了几句,然后道:“你听说皇上再次重申袭爵得有军功,这事了吗”?
      张辅笑着说:“周王世子带着三卫一直在大宁。其实世子还真是有功,三卫的存在也让鞑靼人不敢随意进犯大宁”。
      张慰族明白张辅的意思,他摇着头道:“世子那个圈子中的人,都是他堂兄弟们。他们即便看穿,也不会说破。下面的人更不会去说什么”。
      张辅细细一想,在想到自家现在这般风光,眼红之人肯定不在少数。若是大哥去走过场,被人举报被皇上察觉,依皇上的性格,估计自己全家就二妹与馨儿还能独活。
      张慰族见二弟想明白过来了,有些尴尬地问:“你觉得我现在习武还来得及吗”?张辅摇了摇头,道:“人到了十八岁后,骨头就硬了”。
      张慰族微微叹息地道:“我现在都无法入行伍,日后就更不用说了”。
      张辅知道大哥的意思若是父亲百年后,他没有军功这爵位可能就无法继承了,而爵位必须长子继承。张辅觉得长兄考虑这个应该不是一时半会,说不定已有主意,他并问道:“兄长准备如何应对”?
      张慰族有些试探地道:“若是为兄明年春去进京赶考的话”……
      见兄长不再说话,有些期待地看着自己,张辅好像记得明初历史中有个“南北榜”的事件。他道:“兄长,可听闻南北榜”?张慰族虽不明就里,但还是回忆了会,才道:“唐宋时期应该没有什么南北榜”。
      见兄长一脸疑虑,张辅却再次问道:“兄长若是去赶考,是以湖广士子身份还是以北平士子身份”?张慰族笑着说:“自然只能以湖广士子的身份,为兄这举人可是在武昌中的”。
      心中有了定数的张辅,吟道:“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见兄长一脸大怒,张辅连忙解释地说:“这是皇上当年化缘之时,在酒馆被几个文士辱骂,而作的《骂文士》”。
      张慰族深深地吸了口气,不再言语,他明白皇上绝不可能会因为他中进士而让他袭爵。本来皇上就是那种对儒生不太感兴趣之人,从他对衍圣公孔克坚与大儒宋濂的态度就可以一窥究竟。
      对衍圣公孔克坚(孔子后人),皇上是召之就得来,不管其是否重病。结果孔克坚回去不久并病逝;对宋濂是挥之就得马上走人,也不管其是否有病。结果宋濂死于流放的半道上。更不用说皇上登基以来,就从来没有去孔庙这事。
      皇上对儒家的态度如此鲜明,而且早年还与儒士结怨,自己却居然幻想着若是能中进士,或许能得以袭爵?想到这,张慰族不由得摇起头来。
      张辅见兄长如此,笑道:“兄长这些年不是在忙宝船之事吗”?见兄长看向了自己,张辅笑着说:“出一趟海,依兄长的才智,难道还能让宝船上的水军说你吃干饭不成?”见兄长脸上已有笑意,张辅笑道:“出海回来,兄长不就有了军功吗”?
      听到二弟如此说,又经过自己的细想后,张慰族终于放下了这心事。
      兄弟间的解惑,自然不必言谢,张慰族忽然想到张辅之前说南北榜,又问自己将以何地士子去赶考,而二弟向来就不是这种无的放矢之人。张慰族并再次问道:“你之前为什么提南北榜与为兄将以何地士子身份去赶考”?
      张辅认真地说:“皇上不喜欢儒家,却开了科举,那他老人显然不会看重这些通过儒学而考中的进士”。见兄长思索了下,就微微颔首,张辅又道:“个人觉得皇上开科举,也有为全国各地之人有上升之道的考量。阶层固化从来就不是好事”。
      张慰族细细一想,觉得二弟所言有理。在他想到北方多年战乱导致南北士子水平不一后,张慰族额头冒汗地道:“二弟是认为若是春榜皆是南方士子,皇上可能会再兴大狱”?
      张辅反问地道:“若是咱家装修。对于屋子的布置,木匠不肯听大哥的意思,而要坚持他祖师爷鲁班的规矩。大哥将会如何处置”?
      张慰族笑道:“咱家花钱请的人不听咱的,非要坚持他祖师爷那套。那就只得结清工钱让他走人”。
      张辅真心地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张辅之后又接着说:“至于皇上会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旋即,张慰族就明白了二弟的意思。
      至于皇上为什么会开科举的主要原因,他们两兄弟自然是心知肚明。只是这种事情何必说破。

第一章 南北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