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的首领也正在劝受封于朝鲜国的斡朵里部首领猛哥帖木儿南迁,朝鲜国也多次派使者来北平交涉”。
听到这,朱元璋对掌印太监道:“让礼部的人告诉来应天的朝鲜使臣,女真与他们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话说完,朱元璋又烦躁地道:“难不成要让朕拒绝投效大明之人不成”?
掌印太监继续念道:“但北元鞑靼部与女真三部中的野人女真,却趁着建州女真南迁之刻不断侵扰。儿臣恳请明年正月先对野人女真用兵,若可行是否能动用水师运兵”?
见皇上一脸震怒在思考,掌印太监情知皇上是被野人女真胆敢冒犯他而在想该如何处置他们,他就静默起来。良久,朱元璋咬牙切齿地道:“将奏章拿来给朕看”?
朱元璋接过奏折一看,看到最后也只有些恭祝自己身体安康的话,就在亭子中的石桌上用笔批示起来,他写到:与你三个月去准备。在明年正月发北平二都指挥使司与辽东都指挥使司属卫精锐骑兵七千,步兵一万前去清剿野人女真。
再仔细思量了会,朱元璋再次写到:可命北平都指挥使周兴为总兵官,同右军都督佥事宋晟、刘真为副一起往辽东等处剿捕野人其属卫;可动用水师;你替朕在金州前线掌管全局。
见皇上批阅完,将燕王的这份奏章单独置于一边时,掌印太监就明白这份奏章的批阅不能与其它奏章一起今日就发出。皇上对军事部署的批阅,一直要求得等他第二天再次审阅后才能发出。
掌印太监见皇上在闭目养神,并示意亭子外的正在淋雨的宦官与侍卫不要发出声响,谁知皇上此刻说话了,他吩咐地道:“继续念”。
批阅完所有的奏章,朱元璋正欲站起,却发现自己双腿无力。掌印太监敏锐地发现皇上的异状后,连忙就令被秋雨淋得如同如落汤鸡的宦官立即去通知太医前来……
虽然第二天应天城内,不少人在传皇上患病的消息,但对于皇上的文武百官来说却是不相信的,反而更加小心翼翼地做事。就连那些平日里流连于花船的公子哥,在明知锦衣卫被取消的情况下,得知皇上患病的消息后都自动待在家中不敢随意外出了。
他们心底皆认为这又是皇上引蛇出洞之计,生怕自己触了皇上的霉头。
不过应天的百姓却有所不同,民众很为皇上担心。他们之前虽然有些同情李善长与蓝玉这样的功臣,但在皇上公布《逆臣录》,在听到识字之人在街头巷尾说被杀功臣生活奢侈,且强占民田后,民众就皆认为这些功臣罪该万死。
这么能为百姓做主的皇上生病了,怎么能不令民众担心呢?
而且民众们之前就听到有人(之前留在应天的张辅把兄弟)说皇太孙宠信贪财而闻名的黄子澄等人。再加上读书人在老百姓的口碑并不好。茶馆说书之人口中以及戏台上的《张协状元》故事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秀才们不用交税还能每天领两斤禄米之事,让民众变得有些担心皇太孙登基后会重用这些口中一套,实际又另一套且让他们眼红与痛恨之人。
在这些情况的共同影响下,不少应天民众自发性地为“视百官为家奴”的皇上祈福起来。
在病中的朱元璋在得知民众为他祈福后,甚至于感动地掉下了眼泪。在朱元璋觉得自己所为得到了肯定后,他的病也因好心情而渐渐好了起来。明太祖也因此更加坚信自己所为是正确的,是对国家与百姓有利的了。
第十五章 两种评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