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飞与赵云知道蔡邕将要讲述是这具焦琴的来历,两人虽然对音律不甚感兴趣,但对这具焦尾琴的故事倒也颇有兴趣,于是屏息聆听。
蔡邕白发微垂,声音微哑道:“十年间,我足迹踏遍四海五岳,大江南北。除了年岁见识增广之外,却一无所获。”
“正当我心灰意冷时,却听得传闻吴地有农在山间遇见凤凰栖于枝。我大喜之下,星夜兼程赶到吴地。”
“世间是否真有凤凰,我不知道,但我在山中寻觅多日之后,竟如天开眼般,给我终于找到了一株百年的凤凰桐。但犹如一桶冰水浇头。我发现此树时,这株凤凰桐可以制琴的中段以上都为人所砍去。”
“是以我彻夜查探消息,翻山越岭,逐村询问,两天后终于得知此树为山中一樵子所伐去。”
桓飞看着蔡邕的苍苍白首,不由感慨此老当年竟然痴迷音律至斯。
“我急急赶去,一边暗祷上苍可怜,期望这名樵子也是知音之人。”蔡邕说到这里居然笑了起来,笑的有些无奈。“可惜毕竟这名樵子不是钟子期。我赶到时,正见樵夫之妻正拿此木烧火。虽然我急急将之救下,但此木与上段相接之处已然为火所伤。”
“是以我抱木痛哭三日,只当天不与人。遂放弃了觅琴中之皇的想法。花十金买下残木,回到家中,之后收拾心性,转仕宦途。”蔡邕淡淡道。
“直到又是匆匆数年过去,我之政见与上不同,又遭宦官排挤,遂告官回乡结亲。却不想遇上当时无愧有才女之名的拙荆,在她巧手指点下,我竟然将当年残木制作为琴。就是两位眼前的这具焦尾七弦琴,虽然不知较文武七弦琴如何,但论音质之美,世间竟无一琴可与之媲美。”
说这些时,斑斑泪花竟然出现在蔡邕的眼中。“这具琴是我与拙荆共同所制,自拙荆过世后,这具琴就从不离我之侧。”
桓飞与赵云均能感受到蔡邕眼中切实的那种悲伤。看来这又是段伤心的往事。
蔡邕突然哈哈一笑,将眼中的忧伤一扫而空:“我一生大半与此琴度过,琴教给我的东西比人还多。也让我悟通了两个道理。”
见到桓飞与赵云茫然不知所以,蔡邕笑道:“第一是,天下没有伯乐,名马也是驾车之骥。如无知音人,纵然是神木也是如禾草的命运。”
“第二、如有良匠雕琢,焦木也为神琴。”
“老夫一生阅人无数,两位志在千里,正是宝马良驹,亦是天下神木。如此少有的人才,老夫真的很难相信两位竟然曾从贼。”蔡邕眯缝的眼睛陡然睁开,看的桓飞与赵云均是心中一震。
“而眼下两位能迷途知返,试问老夫又怎可轻轻错过。”蔡邕说的轻松,桓飞却感到犹如芒刺在背。
索幸在这个当儿,那名青衣童儿推门进来禀道:“相爷散朝了,此刻传召两位将军。”
现在是与读者交流时间:
因为作者现在已经回国,但却面临择业的压力。真是一时自有一时的烦恼,所以实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写书,希望大家体谅。不过大家放心,这本书是绝对不会太监的。大家有什么书评,就请提吧。笔者这里先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三章 焦琴知音(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