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反心自古有因,也非是此次特对太师所发。打王莽乱政末期,羌人就大量入居塞内,散布在金城等郡,与汉人杂处。不过苦于当地官吏和豪强的侵夺,常常起而反抗。光武后朝廷于凉州置护羌校尉,并屡次派兵镇压反抗,但效果不佳,直到最后把一部分羌人向东迁徙于陇西、汉阳、扶风等郡后,才使羌人势散,难以起事。”
说着喝了口茶后又道:“安帝永初元年(笔者注:公元107年),东汉撤回西域都护和西域田卒,并征发金城、陇西等郡羌人前往掩护。羌人害怕远戍不还,行抵酒泉时便纷纷逃散。皇帝轻信庭臣所言,下令东汉郡县发兵邀截羌人,并捣毁沿途羌人庐落,羌人多惊走出塞,复相聚反抗。由于他们久居郡县,缺乏兵器,便用竹木当戈矛,用板当盾,却屡次打败了大汉军旅。当时武都、北地、上郡、西河等地羌人一时俱起,东攻赵、魏,南入益州,进击关中,截断陇道。各地军情顿呈紧急,谁也料不到羌人的力量如此之大。虽然汉军大修坞壁,节节阻拒,但羌人仍然所向无敌。到永初五年,一部分羌人竟然攻进河东、河内,迫近洛阳。汉帝诏令魏郡、赵国、常山、中山修筑坞候六百余所以备羌人。沿边的陇西、安定、北地、上郡,纷纷把治所内徙,同时还割禾拆屋,强徙居民,施行焦土。被迫迁徙的黎民流离失所,随道死亡,有许多人甚至同羌人合作,武装抗拒大汉的官吏。汉阳(治今甘肃天水西北)人杜琦、杜季贡、王信等就是期中表表者,联合羌人,起兵反对汉室统治,成为羌人队伍的首领。这场反抗足足持续了十二年。”
桓飞神情一动,割禾拆屋,强徙居民,施行焦土。被迫迁徙的黎民流离失所,随道死亡。这实在是象足了眼下董卓军在洛阳的所作所为。不过在蔡邕面前,他不得不把这话咽了回去。
“仅在这次战争中,汉室所耗战费达二百四十多亿钱。经过这次大波动,汉室经济几近崩溃,根基动摇,是以羌人复不惧。而到顺帝时,凉州、并州羌人又相继发动反乱,战事延绵长达十年之久,到顺帝末始平息,所耗军费又是八十余亿钱。”蔡邕叹道,“对羌人作战,不但劳民伤财,更是根基动摇之始。”
蔡邕道:“直到桓帝延熹二年(笔者注公元159年),各地羌人又反。汉室起用皇甫规、张奂、段?等人领兵作战。皇甫规、张奂主张招抚羌人,并且惩治羌人所怨恨的贪虐官吏,羌人先后归服的达二十余万人。不过段?却残暴异常,羌人被他残杀的达数万人。两相抵消,羌人反乱的情形丝毫没有变化。战乱中,羌人贵酋和东汉军队一般烧杀抢掠,战火所及,羌人汉人一同遭殃。汉人或被迫当兵,或死徙流亡,以至生产凋敝。”
“现在两位知道,为什么朝中对羌民之乱,何其看中的原因了吧。”蔡邕说着看了看桓赵二人。
桓飞微一沉吟道:“蔡大人为何要对我等说这些西塞乱事,我等现在还只是待罪之身的降将而已。”
蔡邕眼睛几乎眯的成了一条线:“待罪之身么?不要紧,眼下我就有一条明路指给贤侄,此事若成,非但待罪之身可免,更是大功一件。”
第三章 焦琴知音(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