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创办人,作家。被称为“香江第一健笔“。早年在汕头接受教育,後赴英国攻读经济学。毕业后回到香江,被《明报》老板查良镛赏识,于《明报晚报》出任副总编辑,主管经济版。
叶欢在文章中写道: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到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暴涨。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但双价制也维持了三年的时间,原因是美国国际收支仍不断恶化,美元不稳二是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以已私利为原则,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于是欧洲一些国家采取了请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国拒不提高黄金价格,让美元贬值,他们就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当1971年8月传出法国等西欧国家要以美元大量兑换黄金的消息后,美国于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这些表明美国开始放弃黄金的储备货币地位,只是美国和西欧之间尚未达成妥协,而且美元也没有找到能够支撑美元国际化的支点,所以黄金的货币地位还没有被完全废除。从这个趋势来看,黄金必定会非货币化,固定汇率也会被各国抛弃,浮动汇率会成为大势。
写完之后就通过邮局投递给《明白晚报》叶欢就不再关注这事了,颇有一种装完了波一就跑的感觉。时间渐渐接近1972年,这时叶欢发现后来香江四大交易所之一的九龙证券交易所将会在近期内成立。叶欢打车到了汇丰银行,查看了一下最近一段时间的积蓄,不多,大约有20万港币。叶欢开了一个股票交易账户,把全副身家都投了进去了,开始炒股。刚开始只是很谨慎的小动作,熟悉这个年代的股市操作,以不亏钱为最高指示,他准备在1972年1月开始在低位大规模建仓,等到尼克松访华等大批量利好消息出来后大赚一笔。
第十一章 炒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