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驿点休息了一夜,猎刑者陆续进入了进入猛林。刚开始还偶尔能遇见其他队的猎刑者;可随着不断的深入,渐渐也只有十一组在我们的视线范围之内了。七天过去,十一组抵达了猎刑之责的第一个目的地——猛林草原中的分驿;这一路顺利异常,没有遇到任何的危险。
猎刑者能够如此的顺利进入猛林草原还得感谢一位同族的前辈;因为正是这位不知长他们多少辈的俞氏族人,只身涉险在猛林历经了十余年的时间,将猛林的情况摸了一个大概,让后辈们进入猛林猎刑提高了不少效率。也全靠了这位俞氏先辈的努力,我们也能大概清楚了猛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猛林位于俞氏村子的东北方向,距离也不过两百余里。猛林之大不能一言蔽之,所以根据猛林特有的地理特征,将其一共分成了三大区域;其中最大、最肥沃的地方就当属于这猛林草原了。红眼獠、义狼狐、食香猪等等猛兽是这片草原的主人;其中的食香猪更是十一组这次猎刑之责的主要目标。
猛林草原终年都被绿油油的青草覆盖,一望无际的绿色是猛林草原唯一的颜色。在草原的正北方是恶林;此林是猛林中最险恶的地方,猛林的霸主刃骨虎震慑着这片猎刑者也不敢擅自踏入的神秘之地。更有盲熊、青莽、骨豹等等林中一等一的猎杀高手伺机挑战这刃骨虎的霸主之资。
猛林还有一块是山林,它和恶林一起将草原环抱其中,更准确来说山林占据着猛林的南面和西南面。山林又是最接近俞氏村子,所以这地方也是俞氏宗族最开始接触猛林的地方,可可惜那已经是四百多年前的事情了。
俞氏宗族在最初一百余年的猎刑之责中,猎刑者在山林尽情的猎杀着林中猛兽。到了如今,山林中的猛兽已经消失殆尽,幸存下来的猛兽是不能满足猎刑者的需求,所以俞氏不得不把猎刑之责的区域往里深入,到如今那猛林草原成了猎刑者们猎刑的主要场所。
当年的俞氏先辈独自进入猛林探量其中秘密,这位先辈不但有出众的实力,更是对俞氏有着无二的忠心,为了宗族的未来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虽然在这位俞氏先辈提供给宗族的书册中没有具体丈量出这猛林有多大,可还是能在他书册的字里行间里推算出猛林的巨大,这书册是这位俞氏先辈一步一步所集而成的:
“族距林两百有余,朝夕便至;林巨且危,生死之事皆在神明。林一分为三,谓之:山林、草原、恶林。”
“吾始于山林,行七日方至草原。草原宏美,乃林之胜景;跨其而过,所幸远避草原其兽,未见险事;然草原之大,途行之累,是非我所想,半月已过,方至恶林。”
“我身险殇于此,故告知族人:恶林之险非吾等力之所及,勿入其中;恶林纵有千里,处处可亡我蝼蚁之性命。恶林以北即为猛林之外,白雪漫天、终年不见他色,物唯木,再无其他。”
“猛林之西融山、恶二林,山林控其西南、正南;草原上临恶林,下接山林,乃猛林之中心。山林于西南处有沼泽之地,亦可谓之泽林;泽林有一珍兽名曰‘白鳄,体白肤坚,齿间刃骨有断金之锋;然白鳄本吉祥之意,故此物乃林中无二之祥物,焉能犯之?”
“于泽林横贯猛林,林之巨,即刻我心;月不能见其一端,又过四日,沙漠终现;此沙漠乃是三绝,纵断猛林。时已季冬,猛林只剩于白,然沙漠之季似在仲夏,叹天然之奇,畏自然之力!
“猛林之形俱以表之。猛林之形已是险恶,然林中有兽更胜之,猛林之兽另造一册已见之。”
从这位俞氏先辈所提供的书册里,能够大致的了解猛林的一些情况,摘取其中有提及到的一些重要数据,仔细算来整个的猛林竟有140万倾之大!但是考虑到其中免不了有夸大的部分,所以就取其整数,视猛林为百万倾的巨大森林。真可谓:
“猛林险,百万倾;入其中,得食物。十一组,多坎坷;为归家,众合一。”
分驿是俞氏考虑到猛林的巨大,单单是一个驿点恐已无法满足猎刑之责的需求;而且驿点位于猛林的南面边缘地带,现在猎刑者的主要活动地点是在草原,如果每次把所获得的食物、皮毛穿过山林到送达驿点太过耗时耗力。所以就在这猎刑的重要位置猛林草原上修建了三座的驿点,称作分驿;分驿只做暂时储存之用的,最后还是得把所有的食物都运至驿点的。
三个分驿都有四位猎刑者保护,如此是为了保证临时储存在此的食物地保证。这样实际参上与猎刑之责猎、获取食物的就只有五十组共三百人了。
可能看各位看官们会有疑问,既然是驿点的分驿,那么就像驿点一样,再派宗族的其他族人来专门照看这分驿不就可以了吗?何必在浪费本来就有限的猎刑者呢?其实这也是不得已的,因为按照俞氏的规定,猎刑者在猎刑之责期间不得离开猛林;而同样的,非猎刑者的其他俞氏族人不得擅自进入猛林。
根据每组猎刑者实力相差,宗族长老众会根据其具体的情况安排合适的任务交于每组;其他组的情况不做赘述,单说十一的组的任务就是:食物一千一百石(吨),皮毛五十张。这寥寥几字便是十一组这半年之内必须要达成的任务了。
猛林巨大,猛兽种类繁多,而且处处都可能存在危险,所以在事前谋划好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而一套相对完整的猎刑方案很快就出现在众人面前了:
“本次猎刑之责始于孟秋,终于季冬,累有百又八十日。时间看上去还有很多,可我们的任务较重,必须要把这次猎刑之责的任务计算清楚。”弈秋少有的严肃说道。
“在草原我们至少要获得八百九十石(67吨)的兽胾,皮毛应该能得到三十张左右;‘食香猪、‘无胆猪、‘坚盾牛、‘跃角羚将是我们在草原的主要目标。按照我的预估,要在草原我们要获得如此多的兽胾、皮毛,至少会花上两月的时间。算上把兽胾、皮毛运回驿点的时间,我们应该会在草原待上三个月,这样我们猎刑之责的时间刚好过半。”弈秋的这些预估虽然没有多少根据,但准确性还是很高的。
“那剩余的兽胾、皮毛我们只能去山林了,山林现在虽然猛兽较少,所以我们只能选择‘懒熊、‘壁羊这些难以对付的猛兽做目标了。只要能成功猎刑到十六只壁羊和两头懒熊我们的猎刑之责就算完成了。”对于山林的猎刑,弈秋多少说的还是没有底气。
“即便是完成我们的猎刑之责,也不代表我们的猛林之行结束。完成猎刑之责后我们必须去泽林一趟,在泽林另有任务等着我们。所以我们只能在山林呆上最多一个月,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赶往泽林。至于那泽林是什么任务,这是长老众特别交与的;具体情况只有必武刑长才知道,不到目的地,我们是无权知道的。”弈秋显然对这种特别任务早已习惯,说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十一组今年的猎刑之责大概就是这样了,各位有什么疑问或者补充的,现在可以提出来了。”
(附俞弈秋原话
(“吾等猎刑之责,始于孟秋,终于季冬;累一百又八十日。七日至草原,故其日剩一百又七十三日。吾等之责,兽胾一千又百石,兽之皮五十;日短责重,必细分其责方能渡之。故得以全策:”)
(“众首功于草原,须得食香猪四十、跃角羚十六、无胆猪二十、坚盾牛七;方可获其兽胾八百又九十石,得皮毛三十。此番猎刑我等所费时日少则六十;另兽胾、皮毛必载至驿点,又得三周光景。至此猎刑之责于草原方了。”)
(“时日应余有半,萍飘蓬转,于山林之中续猎刑之责;兽胾尚欠,此等差失,俱于山林补之。懒熊仅二,壁羊十六,即可补其。吾等猎刑之责至此已业。然吾众之责未息,山林之事时限一月,尔后吾等须见泽林之责。此责乃宗族之意,至于为何,非刑长不得知之;众亦毋须问之,既有令,必从之。众有何虞,可曰。”)
听完了弈秋的整个计划,刑长俞必武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他俩是从一起长大的,知己知彼不会有太多的分歧。但是还不了解弈秋的其余四人的问题就众多非一了。而习惯了直截了当的俞无也不墨迹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弈秋先生,您这个计划吧。我们暂且不说那泽
第七节:谋而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