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齐声声讨以卢志焕为首的现任韩国政府。那浩大的声势,让人不难回想起十几年前推翻卢泰愚政府时的情景。
卢志焕政府所遭受的压力还不仅仅来源于国内。在国际上,由“新闻无国界”组织位于瑞士的总部发出呼吁,号召全世界新闻工作者联合起来,对像韩国政府这样戕害新闻记者的行为作出声讨。一时间各种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而来,甚至有专家分析说,如果韩国政府不能妥善处理这件事情,那其十几年来在国际上树立起来的民主形象将付之一炬。
作为这场政治风暴的导火索,李智熙虽然一直藏身在俄罗斯大使馆内,但是对外面所发生的事情她也了解非常详细。她本能的感觉到这其中有阴谋的存在,因为清楚地记得,那个在电视中出来作证的金启哲,就是对自己实施催眠的人。尽管她对总统卢志焕也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却不能否认其在近几年执政过程中取得的成效非常显著。从一个韩国国民的角度上说,她觉得有必要站出来为卢志焕政府作一番辩解。不过她的想法被俄罗斯大使馆的人否决了,而且对方也不允许她离开使馆,据他们说这是范海冬吩咐的,原因是此时时机未到,真正在幕后操纵这一切的人还没有现身。
六月二十日,承受了巨大压力的韩国廉政监察署终于被迫作出反应,他们派出发言人对外界宣布,将就李智熙一案对卢志焕总统实施监察。但是因为李智熙及其家人的下落还没有查到,而此案中的关键人物,卢志焕的儿子卢晋善也下落不明,所以还没有充足的证据对总统提出正式诉讼。廉政监察署希望公民保持克制,给他们时间查清事实的真相。
但是这一番讲话显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六月二十一日,久等未过的示威民众在一股不知名势力的挑唆下,开始发生暴动。数批群众开始朝政府办公大楼的玻璃投掷石块,并与广场上维持秩序的军警发生冲突,造成数十人受伤。
六月二十二日,暴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民众对军警的攻击也不仅限于投掷砖块、酒瓶等废弃物,而是夹杂上了汽油弹等极具杀伤力的攻击性物品。面对这种局面,军警实施了有效的还击,他们朝示威民众投掷了催泪瓦斯弹,并使用高压水龙逼退了企图冲击军警防线的示威者。是日的冲突中,共造成七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军警的反击造成了首尔市民的进一步愤怒,当天傍晚,上万名市民有组织的袭击了包括龙门洞、南山洞、崇仁洞、光熙门等数个区的警察署,再打伤了值班警察之后,还抢走了警察署中存放的枪支弹药。枪支的遗失标志着局势的彻底失控,如果在天亮之前韩国政府还不能做出应对,消除民众的愤怒的话,那即将爆发的,将会是更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面对这种局面,一直以来保持沉默的韩国最大反对党―民主联盟的领导人朴鸣贤,在二十日晚八点来到青瓦台广场,面对数万名聚会民众发表了他的讲话。在讲话中他一方面要求卢志焕政府全体辞职,换由新选政府上台执政,一方面大肆宣扬他的亲美日政治主张,为拉票作准备。在这番讲话中,朴鸣贤的语气充满威胁,他警告如果卢志焕政府再不下台,韩国国家将陷入一片混乱,那时候卢志焕及其所代表的国大党将成为韩国的罪人。
朴鸣贤的讲话在宣告卢志焕政府彻底陷入绝境的同时,也告诉一直以来都在关注韩国局势的范海冬时机成熟了。能不能将韩国一举拉入中俄联合的阵营,就看这次的成败了。这段时间他将朴鸣贤所代表的势力政治倾向调查的非常清楚,这家伙和他所领导的那个民主联合,完全是韩国国内亲美日的一派,如果让他们得了势,那韩国将会在未来至少四年时间内,完全倒向美日,这些显然不是范海冬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他打算趁这个机会,彻底的扫清掉这些“臭虫”,让他们再没有翻身的机会。
再有一点,那就是范海冬从这次韩国的风暴中,彻底的认识到了媒体的巨大力量,从而也第一次有了操纵媒体言论的想法。他希望在未来不长的一段时间内,能够建立起自己庞大的传媒网络,并依靠他们把持舆论,打击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
坐在莫斯科俄罗斯外交部的部长办公室里,范海冬一脸微笑的看着电视中那个貌似一脸正义的西装男人,在数万名示威群众面前夸夸其谈。心里在想人生实在是太无常了,前一刻你或许还在意气风发、不可一世,而后一刻你就可能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其中天差地别的巨大转变,恐怕能让一个人彻底疯狂。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你能够隐在背后,操纵别人命运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那将绝对会是一种享受,就像自己现在这一刻的心情一样。
“范先生,电话已经接通了。”旁边那位衣冠楚楚的人拿着电话听筒说道。此人正是刚刚上任不久的新一届俄罗斯外交部长卢卡连科。
“你和他们说就好了,”范海冬头也不回的说道,“让他们照原定计划行事,嗯,还有,记住最后把那个叫什么,什么……”
“金启哲。”卢卡连科提醒道。
“噢对,金启哲,嗯,把他给我活着带回来,至于他藏起来的那四个杂碎,就送他们上路好了,省得继续浪费粮食。”范海冬舞动着一根手指说道。
“那个卢晋善也要……他可是卢志焕唯一的儿子。”卢卡连科犹豫道。
“哦,是吗?”范海冬笑道,“那就让他再生一个好了。”
“这……”卢卡连科哭笑不得。
“放心吧,把事情做的严密一点儿,他能知道是什么人干的?”范海冬站起身来,在他肩膀拍了拍说道。
第十六章 传媒的暴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