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船宽(米)968
吃水(米)427
马力(匹)2400
航速(节)15
火炮2542/1204/702/47机关炮4
鱼雷
装甲炮塔254/舰桥127/甲板68
乘员(人)137
管带黄建勋
舰史
清政府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巡洋舰。该级舰原为智利向英国订造,后转卖给中国2艘,即超勇、扬威号;转卖给日本1艘,即筑紫号。超勇舰于1881年7月15日建成,1881年11月22日驶抵大沽,加入北洋水师。中法战争期间,超勇、扬威两舰曾会同南洋水师5舰南下增援福建水师,但被法国舰队击退。甲午战争中超勇舰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日舰围攻,不幸战沉于东经123度32分1秒,北纬39度35分的海面,阵亡125人。
扬威yangwei
排水量(吨)1350
船长(米)671
船宽(米)968
吃水(米)427
马力(匹)2400
航速(节)15
火炮2542/1204/702/47机关炮4
鱼雷
装甲炮塔254/舰桥127/甲板68
乘员(人)137
管带林履中
舰史
清政府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巡洋舰。是超勇舰的姊妹舰。扬威舰于1881年7月15日建成,1881年11月22日驶抵大沽,加入北洋水师。中法战争期间,超勇、扬威两舰曾会同南洋水师5舰南下增援福建水师,但被法国舰队击退。甲午战争中超勇舰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日舰围攻,又遭济远冲撞,最终沉没于东经123度40分9秒,北纬39度39分3秒的海面,阵亡57人。
镇东、镇南、镇西、镇北、镇中、镇边
排水量(吨)440
船长(米)3871
船宽(米)884
吃水(米)287
马力(匹)350(镇中、镇边为400)
航速(节)10
火炮2791/12磅炮2
乘员(人)54(镇东、镇北、镇中为55)
管带陈镇培(东)蓝建枢(南)潘兆培(西)吕文经(北)林文彬(中)黄鸣球(边)
舰史
清政府向英国arstrong公司订造的改进型伦道尔式炮舰。镇东、镇西、镇南、镇北4舰原系南洋购买,于1879年建成,并于当年11月30日驶抵大沽,被李鸿章留下划归北洋,而将北洋使用数年的龙骧、虎威、飞霆、策电4舰送往上海大修,然后划拨南洋使用。镇中、镇边2舰为山东委托李鸿章代为购买,于1881年建成,同年8月22日抵华,被李鸿章以“会同操演”为名划归北洋。黄海海战时镇南、镇中2舰因进港护卫陆军登陆而未参加海战。其后6舰均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5年2月17日6舰被日军俘虏,3月16日编入日本海军。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炮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镇中、镇边曾被派往大沽执行巡逻任务。1903年8月21日6舰一同除籍,成为杂役船。镇东舰于1906年6月8日报废,1907年转售;镇西舰于1908年5月23日移交给文部省;镇南舰于1908年5月15日报废,1913年转售;镇北舰于1906年6月8日报废,1909年转售;镇中舰于1906年6月8日报废,1909年转售;镇边舰于1906年6月30日报废并移交给司法省。
左一
排水量(吨)108
船长(米)3901
船宽(米)381
吃水(米)19
马力(匹)1000
航速(节)24
火炮3磅炮2
鱼雷3563
装甲
乘员(人)28
管带王平
舰史
“左一”艇由英国百济(yarrow)公司制造的钢制出海大鱼雷艇,1887年建成,造价185998两银,1887年8月由“致远”、“靖远”二舰拖带一起从英国普茨茅斯回国,是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军舰。“左一”艇参加了黄海海战,主要担负救援落水官兵的任务。黄海海战后与北洋其他军舰困守威海。在威海保卫战期间曾多次载运敢死队炸毁失守的陆上炮台。1895年2月7日,丁汝昌命王平率领全部鱼雷艇出威海袭击日本舰队。可是王平却事先与福龙鱼雷艇管带蔡廷干密谋逃跑,7日晨8时40分,14艘各型快艇(含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龙、中队甲、中队乙、定一、定二、镇一、利顺、飞霆)出威海北口后四散奔逃,遭到中日双方舰队火力的射击,各艇非沉即俘。其中左一逃至烟台,后在烟台以西芝罘岛附近海面沉没。王平逃到烟台后,竟谎报刘公岛已失守,山东巡抚李秉衡闻报后率增援威海的援军后撤,使北洋水师彻底孤立无援。
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
排水量(吨)74
船长(米)3352
船宽(米)35
吃水(米)106
马力(匹)左二、左三600/右一900/右二、右三597
航速(节)18
火炮37炮2
鱼雷3562
装甲
乘员(人)28
管带李仕元(左二)徐永泰(左三)刘芳圃(右二)曹保赏(右三)
舰史
“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艇由德国vulkan船厂提供材料,在中国组装,于1887年建成。“右二”、“右三”艇曾参加了黄海海战,但未取得战果。威海保卫战时,这五艘艇随“左一”一同逃出。其中,;“左二”艇逃至烟台附近海面搁浅后被破坏;“左三”艇在威海西海岸郝庆口附近搁浅,被日舰“筑紫”拖至阴山口,被风浪打沉;“右一”艇在威海西金山寨附近搁浅,被日舰“赤城”拖出后于1895年5月17日编入日本海军,改名为“第二十六号”(tb-26)。日军对右一进行了改装,取消了首部半埋的发射器改为首部固定一具,尾部双连旋回式发射器一具。1908年4月1日除籍;“右二”艇在威海西海岸郝庆口附近搁浅,后被日艇拖出,在阴山口被风浪打沉;“右三”艇在烟台东养马岛附近搁浅后,被日舰“摩耶”拖出,1895年5月17日编入日本海军,编为“第二十七号”(tb-27)。1908年4月1日除籍。
福龙
排水量(吨)115
船长(米)43
船宽(米)5
吃水(米)28
马力(匹)1597
航速(节)225
火炮37炮2
鱼雷3562
装甲
乘员(人)20
管带蔡廷干
舰史
德国schichau公司elbg厂建造的钢制鱼雷艇,1886年建成,造价57000两。该艇原属福建水师,后调入北洋水师。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大战,海战中曾对日舰西京丸发射3枚鱼雷,可惜皆未命中。威海保卫战中随“左一”一同逃跑,在威海西金山寨附近搁浅,不幸被日军俘获。1895年2月27日被编入日本海军。日军对其进行了改装,替换了37炮,改为2门47炮,356鱼雷发射管增为4具。日俄战争中该舰作为第五艇队的指挥艇参加了日本海海战。1908年4月1日除籍。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排水量(吨)16
船长(米)195
船宽(米)
吃水(米)
马力(匹)91
航速(节)15
火炮炮2
鱼雷3802
装甲
乘员(人)7
管带陈如升
舰史
“定一”“定二”为“定远”舰载鱼雷艇,德国vulkan船厂制造,1882年建成。“镇一”“镇二”为镇远舰载鱼雷艇,德国vulkan船厂制造,1881年建成。四艇俗称“大头青”。“镇二”艇于1895年2月5日夜日本鱼雷艇偷袭威海军港的战斗中被日本鱼雷艇上的37炮击沉于刘公岛铁码头附近。该艇后被日军打捞上来,于1895年10月15日编入日本海军,改名为“二十八号”(tb-28),1901年5月14日除籍。其余三艇于1895年2月7日跟随“左一”逃跑,“定一”在威海西海岸郝庆口附近搁浅,被日舰拖出后在阴山口附近被风浪打沉。“定二”在威海小石岛附近搁浅沉没。“镇一”在威海西麻子港搁浅沉没。
一、二、三、四
排水量(吨)28
船长(米)2682
船宽(米)305
吃水(米)1
马力(匹)650
航速(节)132
火炮37炮2
鱼雷3562(可转向150度)
装甲
乘员(人)16
管带
舰史
北洋水师向德国vulkan船厂订造的钢制鱼雷艇,每艘费用65000马克。四艇由德国vulkan船厂提供材料,1882年在大沽船坞组装完毕。后各艇下落不明,估计于1895年损失于威海卫。
中队甲、中队乙
排水量(吨)
船长(米)
船宽(米)
吃水(米)
马力(匹)
航速(节)15
火炮37炮1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管带
舰史
两艇来历不详,疑为“济远”舰载鱼雷艇。在威海卫保卫战两艇中随同“左一”一起逃离刘公岛,“中队甲”在威海北山嘴附近搁浅,后自毁;“中队乙”艇在威海西小石岛搁浅,由日舰“鸟海”拖出后在阴山附近海面被风浪打沉。
乾一、乾二
排水量(吨)
船长(米)
船宽(米)
吃水(米)
马力(匹)15
航速(节)6
火炮37炮1
鱼雷鱼雷碰杆1
装甲
乘员(人)7
管带
舰史
此两艇来历不详,疑为超勇、扬威舰载碰杆鱼雷艇。1882年由英员葛兰德、安的森总管,用从英国购回的汽机、锅炉在大沽船坞拼装合拢而成。在当年订造超勇、扬威的合同附件中,曾规定为每艘舰配备一艘高速小鱼雷艇,能单独行驶,不需吊在舰上。英方答应提供一型航速达20英里/小时的鱼雷艇,售价10500英镑,但该附件被英国海军部军械检验员驳回,拒不出售,加上阿姆斯特朗厂极力主张每舰配两艘碰杆鱼雷艇,清廷最终同意了这项主张。
利运
排水量(吨)1080
船长(米)
船宽(米)
吃水(米)
马力(匹)110
航速(节)
火炮
鱼雷
装甲
乘员(人)57
管带
舰史
北洋购进的运输舰,建造年代不详。
犀照
排水量(吨)
船长(米)1737
船宽(米)311
吃水(米)183
马力(匹)60
航速(节)9
火炮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管带
舰史
北洋以3400两购进的小轮船,供操习水雷之用,月支薪银90两。该轮后下落不明,估计于1894年11月损失于旅顺。
导海
排水量(吨)
船长(米)
船宽(米)
吃水(米)
马力(匹)
航速(节)15
火炮37炮1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管带
舰史
1887年开平矿务局购入的挖泥船,后因旅顺军港工程遂调入北洋,乘员164人。1894年11月旅顺失陷时被俘虏。1895年刘含芳曾派兵弁许广荣秘密赴旅顺,发现“导海”仍在旅顺停泊修理,8月3日刘再派人赴旅顺侦察,发现日军俘虏各船已不见踪影,唯“导海”轮尚在,已经修复完毕即将开往日本。
飞霆
排水量(吨)
船长(米)
船宽(米)
吃水(米)
马力(匹)
航速(节)
火炮5门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管带
舰史
该铁壳小轮建造于1883年,造价14672两。1895年2月7日该轮随北洋鱼雷艇一起逃跑,在威海西海岸搁浅,被日舰拖出后掳往日本,改为民船。
还有:飞凫、飞艇、遇顺、利顺、飞龙、快顺、宝筏、捷顺、铁龙、快马、海马、守雷、下雷、巡雷、利水、超海、赶海、东澧、海顺、浚河、飞虎、伏平、勇平、开平、北平。
甲午时期北洋水师舰船资料大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