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只能少点了,明天起本书开始进入,每天一至二章,欢迎大家订阅支持,谢谢!!
李佑回到成都府时,已经是一月下旬了。只是即便没有他在,一众任职剑南的文武官员们也早已将诸事办的妥帖无比。
这个时节的川蜀自不比中原的长安那般依旧寒风呼啸,临近三月早春,经历一岁寒冬之后,剑南道已然恢复了往昔的勃勃生机,成都街头也开始热闹起来。
只是李佑此刻却无心观赏这些。他自京城回来之后,先是将剑南一道属下各州太守召至府衙,下令在三月之前务必大集众军,着重在两个方向上布防应敌。一面是巴蜀西部,以成都为中心,北至茂州,南至?州,所集诸军依托各州,以城防为第一要务,重点防备吐蕃自西入寇。
另外一方面,在南方以姚,昆,黎三州为据点,唐廷南征大军随时准备从姚州出发,前出至河东州,继而南下攻略南诏。各种南征军资此刻便陆续从所属各州征集南运,剑南道的官道上无数牛马驮着大批预防瘴毒侵袭的药物,以及军械甲仗赶赴各军集结的目的地―姚州。队伍绵延数里不止,直向南方迤俪而去。
只是在巴蜀一地,尤其成都附近,除了军中大将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外,普通百姓却是一如既往的过着各自的日子。民间虽然对于南诏攻破姚州一事,同朝廷一样耿耿于怀。但蜀中富饶兴盛,人口众多,此次开战在即,除开一批穷苦百姓应征入伍外,被征募至军中的多是各地骠悍尚勇的羌人。因此,大唐的百姓们无论《蜀闻》如何宣传鼓动,大多也只是对此空发议论而已。于承平盛世的他们而言,战争其实还很遥远。
然而,就在大唐朝剑南道各地加紧备战之时。不同于他们的紧张有序,整个南诏已然初露乱象。
二月刚到,南诏王皮逻阁不顾几位重臣的反对,与王子阁罗凤密谋联合吐蕃,共抗唐廷。当然对于他们父子二人的决定,也并非无人支持。事实上,除开其兄皮部罗父子以及清平官竹世全,大军将洪光乘外,其余几名朝臣倒是倾向于靠向吐蕃。只因唐军入侵在即,而南诏方面,称罪之书一上再上,却又总是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了声息。虽然也曾有人怀疑那王子阁罗凤为求结盟吐蕃,暗中做了手脚。但是唐廷这般一而再,再而三地不予理睬,同时南疆边境又是大军云集。如此一来,便是傻子也能看出来,唐人之意不在表面和解,而欲以实战来找回被阁罗凤打下的那一巴掌的面子。因此,众人虽对其甚为不满,然而面临国破家亡之险,无奈之下,只得附和其意。
值此紧要时刻,便是连皮部罗这等沉稳之人也开始担心起来。原因无它,只因自己儿子与那王子阁罗凤之争端愈演愈烈,而王兄皮罗阁对自己的猜疑也与日俱增。十多天之后,皮部罗辞去清平官一职,卸甲归田,回到位于拓东节度所辖下的老家。这本是向其王兄示意,他自己无心争权,甘愿归隐。只是这本来一件止息干戈的好事在有心人的挑唆之下,被宣扬成皮部罗愤而弃官,退回故里,以图大业之语。虽然不过寥寥几句,且又语焉不详。却正因如此,使得一贯信任自己弟弟的皮部罗也不由生出小心来。
第六十一章 鏖战陇右(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