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三章 京城之局(一)[2/2页]

万里山河 孤独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以看望刚至偏殿休息的寿王为借口,这才甩脱了自太原而来就像牛皮糖一般粘着自己的安禄山,当然这人此时却是要去拍玄宗和杨贵妃的马屁了。
      李佑边走边想道,这次被委以经略巴蜀的重任,虽说事出突然,但也是有源可查。先不说其中自有寿王李瑁和右相李林甫的推荐,及皇帝原本的宠爱,而单论前月大破契丹一仗,也使得自己名声大盛。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却是今年三月,也就是他北巡河北之时,南诏进兵滇池,一举铲除了周边的几个大部落,而那些部落原本便以滇池为据点,投靠唐朝,是后者用来抑制南诏独大的重要棋子。目下只因唐廷与吐蕃征战不休,欲用南诏为其屏障,这才不与那南诏王皮罗阁一般计较。但眼看南诏东进坐大,却也不是一桩好事,又因原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料事不明,未能及时阻止此事,而将他贬为梁州太守兼山南西道采访使。任命李佑的目的,为的便是能及时遏止南诏,防止其称霸南方,进而危及蜀中和云南。
      只是李佑知道这其中的事情其实甚为棘手,历史上南诏反唐虽也是势力渐涨的结果,但究其本源却是云南太守张虔陀的贪财好色和他上司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的骄横暴躁引起的。现下,虽然二人尚未得势,但他们一个是鲜于仲通的老部下,一个是杨国忠的恩人兼死党,而眼下杨国忠权势日盛,四川乃其发家之地,自己这般横插一脚,想来他总不会欣然接受吧。而不论是以巴蜀为根据,图谋大业,还是执行朝廷遏止南诏的大政策略,清洗蜀地官员却是免不了的,也是当务之急,而张虔陀和鲜于仲通这两个家伙自然是首当其冲。
      但目下朝局不明,轻易得罪杨国忠这个无耻小人也并非明智之举,他离开京城数月,也不知如今形势怎样,只听那赵福全从宫中打听的消息称,太子一党虽然屡被压制,但皇帝似乎对他的忍辱负重颇为满意,近来却是嘉许不断,赏赐不停。而寿王李瑁因官员亲近者不多,似并不如何得志,看来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啊。又听说李林甫最近病症加剧,虽然并无将死之相,但却也病的着实不轻,这人虽然奸猾狡诈,但却是自武惠妃死后,少数仍然拥戴李瑁的臣僚之一,也是为首之人,历史上此人后来见太子之位日稳,便不再复议改立之事,但眼前李佑的出现,却让这个一直不喜欢太子李屿的当朝宰相不再放弃为李瑁争夺储位的机会。
      也不知道这是一物降一物,只因李林甫遵守当年对武惠妃许下的承诺,还是此人别有他图?总之,现下李佑确是有些迷惑,他这时方才感到身边缺人辅佐,尤其是擅长谋划的文士,而非只知战阵的武将。此刻,他倒是想到了清河县令张巡,这人不但机敏果决,又富谋略,兼且知兵,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只是此人如今任期未满,却是不便调动,而且李佑心中更想让他镇守北边,以防将来安禄山兵变,长驱南下,无人能阻,是以,这张巡也是不能随便入幕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嘛。”李佑苦笑着摇了摇头,暗道。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温泉十阁之首的听松阁外,但见宛转盘旋的长廊依山势而建,亭台楼阁点缀其中,飞檐画角直入霄汉,险峻不能及之处还覆有树木花草,端的是雄奇之下不乏灵巧,而难得这回廊曲径有通幽之妙,却又无斧凿之痕,顿时将李佑和身边的赵福全这两个从没来过的人,看的目瞪口呆。
      原来这听松阁居于温泉十阁之首并非侥幸,据说当年秦始皇建骊山宫时,便曾在此筑亭台,后虽遭战火焚毁,却仍有古迹尚存,想必负责建造这温泉宫的人也是眼光不凡之辈,竟也想出了在此修造楼阁的主意。待得此处大成,却是连一向品位甚高的玄宗皇帝也不由赞叹不已,因院中有一棵百年青松,故而他亲笔题名为听松阁。只是那杨贵妃却不喜欢这里偏高的地势,便只在那临近温泉的几处殿里歇息,于这边却是不常来的。于是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每次玄宗领诸皇子大臣驾幸温泉宫,这听松阁却是赏赐给寿王一人的,竟连太子也无福享受。
      默默想着那些典故,李佑抬头一看,却见大门洞开,院中一角,一人斜躺榻椅之上,手握一书,正读的津津有味。见门口太监看到自己,便要行礼,李佑一挥手,便阻止了他;只心中暗想,自己这位哥哥果然不是帝王之才,别人忙着结交大臣,暗中扩充实力,而他却有闲心在此埋首经史,微一摇头,口上却道:“呵呵,皇兄好兴致,炎炎夏日,绿荫遮顶,品茶读书,果然不负这听松阁的美名啊。”话音落处,人已然来到了跟前。

第三十三章 京城之局(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