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七节 未来要去哪里[2/2页]

革命军 晶晶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可以这么说,整个北中国的人才皆围拢到了袁世凯那里,在这种情况下,雷震若是硬抗,除了自取败亡之外,没有其它的可能。
      当务之急,是要尽早做好转移的准备了。
      在未来落脚点的选择上,雷震与周学熙的想法是一致的,就是往南。
      当然,就目前的困难而言,两广路途实在过于遥远,若是两湖的话,张之洞与李鸿章同是一方大佬,彼此的关系又一向不睦,拿着李鸿章的信去两江投奔刘坤一的话估计还有点用处,去张之洞那里,除了送上门被人家剁成小菜外,好象也没有别的可能了。
      到底目的地选择在江浙,还是两湖,又或者干脆是两广,雷震现在一时还没有决定,他要等北京之行之后再作决断,如果能取得李鸿章的支持的话,这南下也许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缉之,这批新煤运出之后,开平这里的摊子就只能先收一收了,另外,我想过几日再去一趟北京城,看看能不能在中堂那里讨得一张南去的车票!”主意既定,雷震便开始了按照他的构想实施起来。
      “雷爷,你等等,我这就写一封给家父,你带着也许会有一点用处。”听雷震这么一说,周学熙想了想,提笔泼墨开始在桌上写了起来。
      周学熙的父亲周馥是李鸿章的得力幕僚,现在正陪着这位老大人在北京贤良寺与洋人谈判,有他的引见,见上李鸿章一面估摸着不成问题。
      李鸿章现在是慈禧太后委派的和谈全权代表,他的权力虽然说还要受到一些限制,但象调动一支象雷震这样的弱小部队,李鸿章甚至于连一个正式的调令都不要写,只要他以私人的身份给南方的督抚们打个招呼就行了。
      不过,这位为大清国鞠躬尽悴四十余年的老人现在明显已是风竹残年了,连日的谈判摧垮了他最后的一点血气,历史注定他要背负着‘卖国者耻辱离开人世。
      其实,这一次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早在二年前,李鸿章就因为创导洋务运动、支持维新变法被慈禧太后革除了直隶总督的职务,调任广州去做两广总督了,也就是说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囚禁光绪皇帝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跟他李鸿章没多大关系,相反,在追捕康梁变法份子之时,李鸿章还坚定的说过:决不当变法的刽子刀的话。
      如今,慈禧、载漪、载澜、刚毅等一干满族王公做下的烂事,却让李鸿章来顶这个黑锅,怎么说也不公平。
      带着这样的心理压力参加和谈,以一敌十二,又加上老弱体衰,怪不得李鸿章未等和约签定完成就撒手西去。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他对得起清王朝,但却对不起国家。
      他有诸多的功绩,但也有许多的失误。
      而关于他的所有的争议随着他生命的终结而变得没有结果,因为人死不可能复生,过去的已经过去。
      注:过节喽,过节喽,给点红包,票票,不要藏了,我看见你口袋里有的。

第三十七节 未来要去哪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