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章 政务府[2/2页]

三国之吕布大传 尚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秋战国时君臣间面对面坐立,膝盖碰着膝盖长谈的情景很正常。
      史记里描写战国时秦昭王和范雎商量国事:秦王长跪请教范雎……秦王再跪而请教……甚至有君王因为对大臣礼数不周,而被赶下王位的例子。卫国国君卫献公约好了和大臣见面,自己却去打猎,等见面了衣服也没换,还是打猎时的着装。大臣一怒之下把他赶出了卫国。
      这种先行双膝触地的下跪是在公元八世纪才出现的,但其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制度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唐宋时,椅子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席地而坐的习俗,引起礼节上的变化,人们相见时一般是行揖礼。
      宋代以前,君臣之间的礼节还是比较随便的,宰相见皇帝议事还能有个椅子坐。宋朝开国黄帝赵匡胤为了显示自己君权的尊贵,耍了点手段,在宰相议事的时侯说自己眼睛昏花,要宰相把文书送到他面前来。宰相送上文书后想落座时,座位早已被侍从撤走。宰相想必是个聪明人,他没问皇帝为什么把座位撤了,而是自觉自愿地站着了。于是中国人向下跪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吕布认为,后来中国为何这么软蛋也有这下跪的影响,根据心理学来说,一个长期的一个行为动作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一个民族或许也是这样的,下跪到了明清发展到了变态的地步!
      特别是清朝,抵御老外一点都不会,但是研究起礼节来,全世界加起来都没清朝牛逼,就一个下跪而言,几乎规定了全身上下的每一个地方,眼睛、头部、屁股、腰……吕布想起来就气愤。
      本来吧,明朝时,大臣对皇帝还可以之臣一句‘微臣,到了清朝干脆搞成‘奴才了!堂堂雄霸东方的几千年的汉族都了后来演变成这样,这不得不让人思考。
      汉唐时期,汉族的血性是相当强悍的,没有服输一词,从来都不惧外族,从来都不干受外族的压迫。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五胡乱华时期,汉族近灭亡,在冉闵的带领下,下达了的杀胡令!也正是因为这杀胡令,才保住了汉族的一丝元气。
      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者一个小小的改革都会影响历史的发展。或许这就是蝴蝶效应吧。吕布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东西,或者说可以行得通的东西,慢慢的融合到三国来。这虽然是一个乱世,但是乱世也是改革最好的时期。因为乱世的人人们更讲究的是实用。
      吕布搂开窗帘,还礼,不久车夫敢着马车进了停车场,停车场一字排开,早已停了许多车,停车场旁边有马圈,停稳车后,就把马关进马圈。
      吕布跳下马车,观望了一周,感觉很满意,这工程全部是张邈负责,这里都基本按照了吕布规划进行的。
      寿春政务大楼前,有一高高的旗杆,旗杆上飘荡着一杆黑色大旗,旗上一个斗大的吕字。吕布看着得想一个旗徽出来。
      吕布深呼吸,早晨的兵凉的空气,让他精神为之一振。活动一下筋骨,龙行虎步,往府里而去……
      (今天两更,兄弟们投票支持,下一更中午发。)

第九十章 政务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