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说话口齿清晰,从容不迫,而且一眼就能看出,吕布、许褚的武力在太史慈之上,显然年轻的时候也不凡。
吕布拱手道:“我兄弟二人,特邀子义共谋大事。”
太史慈一听道:“真是冒昧,还未请教客人大名。”
吕布一个犹豫,这三国时期的人都看重名声了,太史慈更是忠孝驰名,要是说出吕布这个名来,人家会不会直接下达逐客令?可纸包不住火,迟早不是要知道?
吕布下了决心,起身对着太史慈作揖道:“我乃大汉徐州牧、温侯吕布是也。”
太史慈跟慈母一起起身,心中震撼不已,这就是天下第一武将,诛杀董卓魔王的大汉温侯吕布吕奉先?
吕布看着他们不说话,以为是这他的名声让他们尴尬,吕布仰天长叹:“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识洛阳豪杰墓,无信无义我做恬。”
示意许褚,对着慈母道:“伯母热情款待,布万分感激,布告辞了”。说完准备与许褚转身就走,太史慈有些着急,他是武人,武人的崇拜的是武力,对于这天下第一武将早就歆慕已久,可在咫尺却不敢留,因为他一切都得听母亲,对于他来说,母亲就是他的全部。
吕布走出五步,慈母悠悠道:“温侯且回答老身一个问题如何?”。吕布终于松了一口气,如果能全心的招到他,比抢好上一千一万倍,马上转身恭敬道:“伯母尽管问?”
“当年人传是你杀了丁建阳,而后侍奉董卓,我看将军不像等无耻之辈,又听将军刚才之词,可否给老身一个解释呢?”
“世人都道我吕布无信无情,而我吕布也一直为此作惨重包袱,招人冷眼,可又有几人知道这其中的是非曲折”。说着吕布挤出几滴眼泪道:“丁建阳待我甚厚,认我作了义子,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岂能反噬?至董卓进京后,欺压君父,霍乱朝纲,公主,人神共愤。丁建阳与董卓开展数场,可惜都是大败而归。”
“我义父为此整天郁郁不乐,有一天他找到我,说让我把他的人头砍掉交给董卓。”说着就哽咽:“叫我取得董卓的信任,然后杀掉这个祸国殃民的大魔头……”说着泣不成声。
太史慈母子俩听得感动,这确实是很合理的,都暗暗赞道:“丁建阳真乃国士也!”许褚被吕布的话打动得眼泪巴沙,看着吕布泣不成声竟狼嚎大哭,太史慈叹气一声:“温侯不必悲伤,老天有眼,那魔王董卓终于下了地狱,我想丁建阳泉下有知定也瞑目了。”
吕布暗喜,反正现在死无对证,于是又施展如簧直射:“可惜董卓虽死,但其部下未灭,他们打者为董卓报仇的幌子,攻破洛阳,王司徒毅然与城共存亡,布恨不能救他于生死,王司最后对我说:大汉崩急,将军当引兵出城,积蓄力量,早日解救受苦受难的天子。”
吕布期待的眼神看着太史慈道:“我恨我无能!本以为曹操接天子会好生供奉,曹贼奸贼无比,表面对天子恭敬,其实天子只是他争霸的工具,挟天子令诸侯,对天子尊严充耳不闻,其行其奸更甚董卓!”
“子义,我吕布无能,愿子义助我解救天子中兴大汉”。此时,太史慈一百个愿意,可母亲大人没发话,还是不能乱答应,眼光转向了他母亲。
慈母若有思道:“温侯观我儿如何?”
吕布看着太史慈道:“子义猿臂善射,有美髯,且弓马娴熟,大将之才也。”慈母一闭眼道:“真乃我儿之主也。”
人很多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得到肯定,一个怀才不遇的人,是痛苦的,是无助的,所以古人遇到知遇之人时,往往都会生死效命……
建安四年一月十五日,吕布派出去的‘猎人队部,已经全部归位,此次可谓大丰收,吕布跟许褚猎得太史慈、徐盛。陷阵营猎得诸葛瑾。王越就不得了,他单枪匹马的把三国四大军师之一有毒士之称的贾诩贾文和,这足足让吕布做梦时笑醒了好几次。
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李?郭汜作乱时,在李?帐中任谋士,后李?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亭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反。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死时七十七岁。
有人说他是三国里真正聪明的人,这不无道理,乱世之中人就是努力活着,贾诩名声虽然臭,可是他投效的每一个人都对他相当的尊重。
不过这贾诩刚到就被王越丢到了牢房里,吕布也没有去看他,他倒不是怕这个贾诩不认主,只是想抹抹这位远道而来的贾毒消消毒……
这天吕布正到大厅议事,突然有人报:“主公,刘备有使者求见。”
(大家好,本来以我的意思,趁他们回家过年去抢人的,可有朋友说这样太低俗了,尚乐非常需要大家的建议,希望书友们多多提意见,我们共同完善此书。想想也是,不能什么都抢吧,不过有一个人例外,贾诩这个人,无论如何都要抢来,贾诩贾诩我爱你,就想老鼠爱大米,还有太史慈太史慈我也爱你……
第九章 抢人太低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