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儿给杨寰雨拿来几个茶杯,勉强能按照闽南人的习惯泡了功夫茶,味道是很好,不过对于楚杨这样的茶盲来说,也就是能感觉到一个味道而已。如果不是杨逭晴很详细的询问了杨寰雨关于海南的事情,估计便宜表哥还准备给楚杨开一堂品茶的课。
楚杨也很有兴致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况,杨寰雨不负众望,对海南开始的房地产热潮,以及目前的状况做了充分的介绍。
海南的地产热,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炒作热潮,跟深圳的模式没有任何可比性,海南的情况纯粹就是脱离实际的炒作。国内有点儿本事的人都跑到了那里,土地跟不要钱一样的圈,最后差不多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圈子,一群人在酒店里买卖土地批文,从楼下卖到楼上,价格也跟着翻番,最后拿到土地的人连自己买的地什么样都不知道。
钱哪来的?银行啊,各地的银行甚至很多地方政府都参与了炒作,最后的结果是各家银行在海南几乎都有呆账、坏账甚至是死帐。应该说整个海南房地产的炒作过程里,亏损最大的就是国家的银行系统。
很多人都说这种情况是官商勾结或者政治腐败造成的,这个原因当然有,但不是主体,更主要的是所有人对房地产的事情还处在懵懵懂懂状态里,有人从里面发了财,就有大批跟风的人闯进来,包括银行的人,他们对这样的情况也没有任何经验,对炒地、炒房的形势估计不足,否则的话,再官商勾结,也不会拿人家银行当权者的前途开玩笑,你就是想开,人家银行的人也不干啊。
改革开放之初,国人曾经吃过各种各样的亏,进口的东西是次品或者垃圾事件满地都是,官员的不负责任是一个,另一个就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认识不清楚,很多官员刚接触外国人,几句话就被糊弄的五迷三道,那些先进的设备更是见都没见过,过时设备买回来还以为是多好的宝贝呢。
买次品和垃圾的只是可悲,但并不可笑,最可笑的是雄心勃勃的买回了真正先进的设备却无人能够使用,培训出来的人员素质低下到人家的技术员一走立刻就傻眼的地步,任凭那些先进设备放在厂房或者院子里生锈。
改革嘛,开放嘛,你不懂就要有被骗的觉悟,苏联刚刚解体的时候,国人一样拿着残次品跑去骗人家,塑料旅游鞋、劣质羽绒服之类的生活用品大全,疯狂的倾销,最后的结果是本应风风火火几十年的边贸,几年的时间就弄的十分萧条,人家不相信你了嘛。这一切,说到底还是咱不懂经济的恶果,看人家一衣带水的邻邦,骗了多少人民币回去?到现在还在骗,那才是骗钱的高手、高手、高高手。
楚杨乱七八糟的思绪被杨寰雨给打断了,让他看手里的一大叠照片,上面全是杨寰雨最后开发的那些个别墅盘,不算很大的一片地,海边的那种,别墅也没有多少,稀稀落落的有那么十来幢,楚杨对杨寰雨的设计水平很赞赏,至少看着不那麽拥挤。
“雨哥,不错啊,每栋别墅的间隔很合理啊,全都有自己的花园和空间,这么好的设计理念,应该推广。”
杨寰雨得意非凡:“那是,数量少,但是价钱不少,别看盘子不大,很抢手。”
楚杨点点头,认真的看着照片上的别墅,仔细回忆自己给王洋画的那几栋房子的图样,看看是不是还有改进的余地。
杨寰雨推了推眼镜,指着照片说:“这些房子每一个的风格都不一样,当初我可是花了不小的代价从欧美拿来的图纸,如果不是爷爷逼着我回来,绝对是一栋也剩不下,就这样还有不少人追着我问呢,我怕老爷子生气,全都压着没卖呢。”
楚杨认真的看着照片上的别墅,杨寰雨没有吹牛,这些房子的设计的确很出色,而且位置一律是面朝大海,每座别墅的阳台都可以看到海面。
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楚杨心里涌出这样一句诗,谁写的来着?迷糊,算了,不去想这些,嗯,能在海南那样的地方拥有一套别墅也是不错的事情,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去那里度假或者休息,天堂一般的存在。
“雨哥,这别墅得多少钱?”
“每栋一百多万,我也就是心痒痒,所以开发了这个地方,跑一次海南,总要留下点儿痕迹吧?你要是想要跟我说,兄弟之间不会黑你,要是全接手,哥哥给你个公平价格。1500万,连地都给你了。”
“楚杨……”
“真的啊?我要了!”
杨逭晴的打岔没起作用,楚杨直接说出了要求,杨寰雨毫不犹豫的把一叠照片塞到他手里。
“没问题,拿去,就这么说定了。”
楚杨顿时觉得自己不经意间跳进了一个套里,抬头看看脸上带着无奈的杨逭晴,又看看一脸严肃,却明显憋着笑的杨寰雨,楚杨十分的郁闷,兄弟?啥兄弟啊?第一次见面就祸害自己的兄弟?
第四十九章 :吃亏占便宜的辩证关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