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防。君王要有把隐患视作惊天巨雷的素质,也就是容易发现隐患,并能发出适宜的政令,政令畅通到每一个角落,最终消除隐患。当政令不在适宜实际情况的时候,该止则止。停止于适宜,关于这个论调,以前说过,在这里不做赘述。历史上有一个朝代,造就了一代代人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从那个时候,我们的民族有了新的名称,一直流传至今,就是汉!那是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造就的。曾经汉高祖被匈奴大军围困于白登山,险些全军覆灭。边关连年受到匈奴人的血洗,整个帝国受到长期的屈辱。经过几代帝王的经营,汉武大帝最终灭掉了匈奴,国威扬于世界。但是在汉武大帝晚年的时候,有一些后悔自己用武过度。因为在国家无上荣光之下,是生活窘迫的臣民。该止则止,改进则进。在符合实际状况的前提下,找准时机。齐桓公欲图楚国,国相管仲认为,战争消耗太大,就想出一条疲楚之计。楚国盛产野鹿,而且价格便宜。管仲命齐国商人在楚国大大地宣传齐国国君喜好鹿皮。很多齐国商人在楚国收购鹿皮,鹿皮的价格一路飙升。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楚国的臣民放弃一切生产劳动,加入猎鹿大军,楚国的钱财堆积如山,可是生产荒废。这个时候,齐国和别的国家串通一气,不与楚国进行贸易活动。楚国大乱,齐国开始攻打楚国。发展经济,当然是好的,可是因为挣钱,使整个帝国被拖累,几近崩溃,那是多么的危险!还有一个类似的计策。当年秦始皇嬴政还是秦王嬴政的时候,韩国想出一条疲秦之计。韩国派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去给秦国修水利,以达到拖垮秦国的目的。郑国在秦国修了一段时间水利以后,秦国有人回过味来,拆穿这个诡计。秦王嬴政质问郑国,郑国说,才开始是这个目的,但是如果沟渠修好以后,那将会出现千万亩良田。虽然在现在国家消耗很大,但是秦国是能扛得住的。秦王嬴政听了郑国的话以后,决定继续兴修水利,最后修好的渠被命名为郑国渠。不光没有拖垮秦国,而且还使秦国更强大。所以一切决定,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然后再瞅准时机出击。这样走路,才能越走越顺,前途才能越来越光明。停止,是需要缓冲的。就像开车,在速度快的时候,突然刹车,会翻车的。所以要连续的点刹车,平稳地靠边停车。源源不断的利益涌向我们,但是会带来巨大的隐患,是需要铁腕停止接受这些利益的。不是心所想,可是必须停止。欲望是无穷的,为人要有所不为。心静,自然不会有冒失的举动。凡事毛毛躁躁的人,心都不静。当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时候,就会狂妄的认不得自己!不能约束自己,进而做出有失大体的事情。这样的人,去了别人家的院子里乱说乱做,别人家的人马上会出来揍他!那是不能正常交往的人,和别人交往是会出问题的。稳重的人才能很好低该止则止,改进则进。稳重是一种心境。有的人看起来稳重,其实在稳重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毛毛躁躁的心,这样的人不是稳重的人,只不过是内向而已。贤能者的谋划是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会步步为营,稳打稳上。好大喜功,轻敌冒进,谋划不量力,那是在自掘坟墓。
有停止的意愿,要立马去实施,平稳停止。不能犹豫,要坚持中正。才开始的时候,是有些不忍停止的心思,所以不要有幻想,坚持中正,立马实施停止计划。这样才不会在开始的时候,就注定麻烦缠身。万事开头难,头一仗要打好,以后的路才好走。
万事开头难,不是想停止就能停止的,很多利益的纠葛,其中很可能也涉及自己的利益,自己很容易动摇。可是如果不停止,对大局不利。不要忘记,自己是谁,自己守着这个江山。自己最最大的利益,就是大局的利益。如果自己动摇的内心,被停止住了,那将不会有很么问题的。坚持正道,利益永远属于你。汉高祖刘邦刚攻进大秦帝国的都城,看见帝王享受的一切,便赖着不走,想享用大秦皇帝宫殿和美女,最后刘邦被大臣说了一通,他才忍痛割爱,秋毫无犯,还军灞上。在该止则止的时候,自己骗自己,浸醉眼前利益当中,不想止。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骗自己,要心正,自然就会停止自己的一些不利于大局的行为。速度太快了,会有惯性的。就像开的很快的汽车,突然刹车的话,会翻车的。你想停止,但是惯性很大,为了把伤害降到最低,只能随着对方,慢慢停止。自己内心当然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是有什么办法?!因为你没有对方力量大。如果对方只是一支羽毛,这只羽毛正飞着,你一把就会抓住它,而它不会把你带到天上去。项羽的亚父范增多次让项羽停止一些危险行为,但是项羽不干,范增也是固执,最后项羽和范增分裂,范增郁郁而终。如果自己的力量强大,用强权停止该停止的事情,这样恐怕会众叛亲离。这个时候十分危险,自己的心就像大火烤着一样。商鞅变法阻断一些权贵的利益,秦孝公一死,商鞅没了靠山,新秦王便车裂了商鞅。新秦王是秦惠王。商鞅在权贵中怨恨太大,秦惠王也是没有办法才车裂商鞅的,车裂商鞅以后,商君之法还是坚决执行下去了。卫国人吴起是军事大家,原先效力于魏国,功绩很大,但是后来得罪了新君。吴起去了楚国。这个时候正是楚王急需改变楚国困境而伤感没有人才的时候,楚王得到吴起这样的人才后,大喜!用最高规格接待了吴起。吴起也是不负楚王,在楚王的支持下,大刀阔斧地实行了自己的计划。后来楚王死了,吴起没有了靠山,那些贵族追杀吴起,最后吴起爬在楚王的尸体上以后,被那些贵族射死。但是有的箭也射在楚王的尸体上了,这一伙人最后被灭了族。要想停止,之前应该做一些准备,准备充分以后,看准时机停止,这样才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让大家容易知晓的是所说的话,谨记祸从口出。不管停止什么,首先闭口不说。如果说,就要谨守中正之道,说的恰当,就不会有后悔的事情发生。踏踏实实,稳稳当当,约束自己,福气就会来临。权力很大,资源很丰富,欲望有是无穷尽的。不知道约束自己,就是对江山没有敬畏之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能够震撼到自己的心灵,自然会适可而止。
使命需要自己勇往无前,如果心里装着天下,自己自然会勇往无前。使命需要自己停止一些举措,如果对天下敬畏,自己自然会割舍一切。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不也是忍着剧痛,出嫁闺女到远方。
(本章完)
第37章 守江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