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自己的唯一方法。不在被贵族垄断。所以在战场上的秦军,我看过一些资料,说秦兵有时候脱了衣服,腰里挂着敌人的人头,游乐沙场。秦兵看见敌人,那就不是敌人,那是自己的爵位。看你抢到抢不到。抢的迟了,别人就抢走了。指着敌人的人头荣华富贵的。如果不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失信于士兵,肯定不会有虎狼之师这个称呼。看看这五德,大部分是儒家的思想。这部著作开篇便说,不要随便发动战争,要好好地分析,好好地取证。而且首先从民心上分析。看看谁有道,谁无道。如果自己本身发动的就是无道的战争,那就别看《孙子兵法》了。西方的兵法教人打胜仗,中国的兵法教人怎样不会给自己带来战争。儒家说,如果你有道的话,大多数情况下会帮助你的。如果无道的话,别人盼着你快完蛋吧。大家都看过电影《让子弹飞》吧?这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里面讲,无道的话,人们迫于性命的压力,会把仇恨藏在心里,一旦把人们的仇恨勾出来,那这些心怀仇恨的人,就会把人性的恶发挥的淋漓尽致。其次是看看那个环境特征和环境可能的变化。比如气候、山川地貌、风俗习惯等。其三就是对方的统帅特征。如果对方统帅是一个只知道勇武而不怕死的人,那就示弱,结果了他。如果对方是一个廉洁的人,注重名节,那就侮辱他。如果对方易怒,那就想办法让他发怒,乱了他的心智。有很对对策,就看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其四就是法度。像秦朝用的法家治国,成也法家败也法家。法家固然有效,但是后患无穷。因为法家缺少了儒家最看重的仁义,法治的毫无人性。连坐腰斩,破坏权贵的贵族垄断。上下得罪了一个遍。最后百姓因为秦朝的苛政峻法活不下去,蜂拥而去向秦朝发泄仇恨。那就用墨家行不行,不行!墨家主张选举产生皇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情况,那些统治者看了这样的学问,哪能不生气呢?道家可以吧?还是那句话,看情况。汉家天下初定,老百姓是经不起折腾的,国家为老百姓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制定一些有利于百姓的政策,百姓自己会慢慢好起来的。因为都向往幸福,都会去努力奋斗的,国家不要做太多的干预。但是问题又来了,国家是发展起来了,可是那些诸侯王肥了,他们不听朝廷的招呼了。成了汉朝的隐患。好了那就用儒家吧,统治者也不喜欢儒家,因为儒家把民看得太重。这个时候出来一个叫董仲舒的儒者。对儒家理论稍加改动,变成了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这还是蛮切合实际的在当时来说,要不然儒家怎么能被统治者大力的推崇。其实统治者才不管你是哪一家,关键是对其统治有利,他才会用。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和道家相互补充的。所以我们平时的观念中,儒家和道家的观念多一些,其他就少一些。儒家能繁荣过来,要感谢董仲舒的。而现在的我们不光是儒家继承的不够,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继承的不够。何谈发扬?
凭什么继承?当认识到自己继承可以给自己带来最大化的利益而愉悦,自己才会去继承。继承后能真的给自己带来最大化的利益,进而越来越多的人继承,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这就是发扬。有必要一直提醒,中国人最大化的利益就是“和”。
(本章完)
第26章 中国的兵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