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三章同化西夏的关键一步[1/2页]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朕即大宋
      大宋郑重地宣告召集五国会谈之后。
      率先响应地理所当然是京兆府近前地西夏。西夏君臣实在是找不出任何拒绝的理由。
      宋军十几万把刀就架在他脖子前面,这时候讲任何道理都立不住跟脚。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讲道理。如果道理也讲不通,那只剩下了一个选择,加入他们。
      所以西夏决定主动参与这次会谈,并借着大宋之势,分一杯羹。
      丝绸之路必然会经过西夏境内,有这个地理优势,西夏既可以设卡征税,又能参与商路贸易。
      对依靠贸易维持财政稳定地西夏而言,重开丝绸之路,本身也是一件利益极多地事情。
      而趁着其他使节未抵达京兆府这段时间,西夏使节还与大宋鸿胪寺官员展开了紧锣密鼓地一系列谈判。
      其中重点是两国的外交关系。
      这是宋金两国和议之后,西夏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一秒记住
      在靖康和议中,金国将燕云十州归还给了大宋,大宋也尊金国为当今大国,两国地位平等,往来互致国书。大概类似于汉与匈奴,唐与突厥。
      可是这就导致,西夏必须定下国策,该如何侍奉大宋?
      在政和年间,西夏被打得几乎灭国,所以选择“侍宋如父”,西夏国主李乾顺被大宋赐赵姓,从此更名赵乾顺。
      随着金国崛起,他们又抛弃大宋,认金国为宗主国。
      靖康和议之后,大宋一直在治理洪水,梳理内部事物,没空管西夏。
      但,大宋不可能一直这么放任西夏逍遥自在,早晚会腾出手来,收拾四方。
      这次会谈,西夏一见到大宋有处置外交事宜的苗头,立即主动派人来协商这问题。
      距离西夏与大宋的兵戈刚停下十余年,一代人都没长大,还是一群屁大点的熊孩子。西夏上下层都实在不想再见到宋军几十万大军又一次冲进国内搅得天翻地覆。
      这本来是一件比较容易解决的外交事情。大不了再跪一次,毕竟跪了这么多次,西夏都已经跪习惯了。
      西夏认为如今大宋没有内忧外患,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而金国却被缠在了漠北。一旦宋军攻夏,金军绝不会冒着再开战端的风险,撕毁和议条约,帮助西夏。
      这种情况下,西夏迫于军事压力,重新认大宋为宗主国,是无奈之举。之后向金国使节解释,想必金国能够理解。
      鸿胪寺卿唐翊跟西夏谈了近半个月,各项事宜都谈妥了,但谈判内容送回东京后,却被当今官家亲自驳回。
      其中的关键在于朝会礼仪方面的细节。
      每年正月初一的大朝会上,各国觐见使节会在大庆殿朝拜大宋皇帝。
      但其中礼仪却各有区分。真腊、大理、大食的使节是不定期朝贡,其礼仪不定,特事特议。
      但西夏与辽国、回纥、于阗、高丽、大瞿越国、三佛齐国都是年年要朝贡的,有严格的礼仪规定。
      大概分为三等,其中高丽和大瞿越国都是中国属国,使臣在殿上朝拜的礼节严格按照汉礼执行。

第七十三章同化西夏的关键一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