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为皇上所言极是,青龙帮这次大胆,冒犯了朝廷命官,必须给予教训。眼下已经抓住了四个要犯,臣认为”
      一直站立在旁,不曾发言的光王,突然接话说:“父皇,儿臣认为必须杀一儆百,斩首示众,才能震慑青龙帮。”
      沈大人听得心头一震,说:“光王殿下,青龙帮虽然罪大恶极,但我朝一向以仁义立本,给予犯人改过自新机会,只要不出人命,一般判刑处罚……”
      “沈大人,这次只是侥幸,对方目的旨在冯大将军女儿,要取冯小姐性命,假如不是小侯爷林冽及时出手,冯小姐就已经跳崖身亡,要是冯大将军知道此事,如何安心驻守边疆,如何保家卫国?”光王丝毫不退让,句句掷地有声。
      “这……”沈大人一时无言以对。
      “所以,必须严惩,斩首示众,才能让青龙帮其余人等,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否则,这次是目标是将军府小姐,那下一次岂不是皇室中的皇子、公主,甚至对父皇意图不轨?”
      他这一番话,让勤政殿上的氛围肃然一静。
      皇上脸色暗沉,缓缓说:“光王言之有理,就按光王的去办。罪名由刑部拟定,大理寺监斩。”
      英王脸色微微抽动。
      “还有事情需要启奏吗?”皇上漫不经心地看他们一眼。
      英王上前一步说:“父皇,听说母后近日头疾发作、精神不佳,儿臣甚是挂念,今日进得宫来,想一会儿去探望。”
      “去吧。”皇上挥了挥手。
      大家出了勤政殿,太子脸色并不好看,也不跟英王他们打招呼,一拂袖就朝宫外走去。
      光王冲着他的背影喊道:“皇兄,既进了宫,为何不向母后请安?”
      太子的声音传过来:“本太子还有事情忙。”
      光王大声道:“既然皇兄事忙,那母后这边,就只能由三皇弟代劳了。”
      他转向英王,扯唇一笑道:“想不到三皇弟这么孝顺呀。连太子都好久没进宫看皇后了,三皇弟真是比太子还殷勤呢。”
      平王在旁边阴阳怪气地说:“人家可是皇后养子,尊贵得很,当然侍奉皇后至孝。”
      太子不去皇后宫中请安是要有原因的。
      当今太子喜欢听曲,英王新进一个歌女给太子,太子日夜听曲,沉迷其中。太子妃知道后,大发脾气,跟太子争吵时被太子推了一把。
      太子妃为当今相国之女,甚为尊贵。皇后知道,召太子进宫斥责一番,然后暗中让人把这个歌女打死。
      太子一回府,就看到歌女香消玉殒,伤心过度,记恨太子妃,记恨皇后,已经有一个多月没进宫看望皇后了。
      光王知道事情原委,这是在讥讽英王献殷勤。
      英王脸色不变,很是恭敬顺从地说:“皇后乃一国之母,你我皆是皇后之子,理应尽孝体贴,本王进宫向皇后请安,乃是尽儿臣本分。”
      光王意味深长地哦一声,说:“本王当然懂得孝悌,所以本王这次进宫,也是看望母妃而去。三皇弟这般殷勤孝顺,可惜辰妃娘娘过世得太早,无法享受到三皇弟的孝心。”
      光王说完,哈的一声笑,扬长而去。
      平王接着说:“本王也是时候看望母妃了。”
      英王看着这两人的背影,眼里的痛苦憎恨之色一闪而过。
      他调整呼吸后,轻车熟路地走进了凤仪宫,才走进内庭,隔着一道屏风,就听见“哐啷”一下杯子碎地声,有宫女哭了起来,一把尖厉的声音喝道:“一点小事都做不好,拖出去,打三十大棍,发配浣衣局,别在本宫面前碍眼!”
      有宫女哭喊道:“皇后娘娘饶命,奴婢再也不敢了……皇后娘娘饶命……”
      跟着一个哭哭啼啼的宫女,被两个太监拖了出来。
      太监认得英王,都恭敬地行礼道:“英王殿下。”
      英王走进去,一个满头珠翠的中年女人坐在龙凤纹扶手椅上,伸手扶着眉心,眉头微蹙,脸上怒气还没消。
      她年约四十左右,一张玲珑圆脸,眉毛细长,五官颇为秀美,只是年龄摆在这里,脸上肌肤已然松弛,但不难看出,年轻时,也是一位让人惊艳的女子。
      英王朝她深深作礼道:“母后。”
      这位正是当今南齐明帝皇后。
      皇后依旧伸手揉着眉心,并没看英王,口吻淡淡的:“琰儿来了。”
      “是,来看母后了。母后为何事烦恼?”
      皇后身边的执事宫女知画说道:“一个宫女冒失粗心,竟然端了一碗发烫的热茶,差点烫伤了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便打发她去浣衣局,免得毛手毛脚的惹娘娘生气。”
      英王说:“母后还是仁慈了,这种低贱粗鄙之人打死也不可惜。母后莫要生气,凤体安康要紧。”他从袖里取出一个精致的盒子,双手奉上,“听闻母后近日凤体违和,夜不能寐,儿臣特意派人去长白山寻得一支千年人参,据说能延年益寿、宁神安体。”
      皇后这才正眼看着英王,唇边带了一丝笑意:“琰儿有心了。”
      知画赶紧上前接过盒子,送到皇后面前。
      皇后瞧了一眼后说:“千年人参本宫这里也有,但是最难得的是琰儿的一番孝心。要是太子能像琰儿这般孝顺,本宫也算遂愿了。”
      英王说:“太子颇有母后作风,坚毅果敢、宽厚仁慈、孝悌体恤,母后不必担忧。”
      皇后叹口气说:“你不必为太子说好话,太子是本宫所生,能不知道他为人心思吗?他都一个多月没进宫看本宫了,定是还为上次处罚婢女的事生气。”
      皇后对太子极为严苛,一心要培养他成材,毕竟除太子之外,光王、平王、英王都是佼佼者。

第82章 皇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