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差人来报,说立德乐先生求见。安邦说请。差人就去领了立德乐进来。
年过六旬的立德乐一身华人穿着,厚实的立领直身偏大襟左右开叉长袍,套马褂,戴暖帽,提了包金箔纸包装的礼物:“听说安大人来渝视察,特来拜望!”拱手,看见宁承忠,“啊,宁大人也在,好久不见,您好!”拱手。出于礼貌,宁承忠也朝立德乐拱了拱手。安邦招呼立德乐坐到他身边,让下人上茶,一番寒暄。立德乐将礼物放到桌上,打开金箔纸,全都是书。立德乐一一给安邦翻阅讲说,是他写的《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峨眉山》、《穿越云南》、《远东》和他夫人写的《穿蓝色长袍的国度》、《扁舟过三峡》等书籍。有中文的也有洋文的。这些书,宁承忠都有,是立德乐让他二弟承业转赠给他的,中文的他翻阅过,洋文的继国给他讲说过。他不想立德乐夫妇还是文化人,写的书还有文采,心里佩叹。书中不乏觊觎川江、巴蜀、云贵、西藏之词,狼子野心亦昭然若揭。
立德乐说了来意,是想请安邦大人百忙中去视察他的“立德乐洋行”和“华英煤铁公司”。也对宁承忠说,希望宁大人也能光临指点。宁承忠说:“你那洋行我去过了,至于你那煤铁公司嘛,因为你任意划地、广插标竿,早已激起公愤,早有住民抗争。”立德乐尴尬说:“宁大人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呢,煤铁公司呢,已经在与‘江合公司谈判专卖事宜了。”宁承忠说:“你捏了个烫手的炭圆,就想甩掉包袱。”立德乐笑:“宁大人,您二弟宁承业先生说过,商人是唯利是图非利不动的。”收了笑,转话说,“宁大人,我为您夫人和您家丫环被日本兵强暴而深感遗憾,对日本人的暴行很愤慨,向您和您夫人和你家那丫环表示真诚的慰问。”
宁承忠逼视立德乐:“立德乐先生,你也难辞其咎。”
立德乐耸肩:“宁大人,这可是日本人做的事儿,与我是无关的。”
宁承忠说:“皆因为你把‘利川轮开进重庆来,事情的起因跟你有关……”
安邦见他二人话不投机,叉开话:“立德乐先生,本官有一事大惑不解。”
立德乐问:“什么事?”
安邦说:“日本人似乎比你们西洋人棋高一着。你们西人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设育婴堂、搞救济这些文化援助的事情,有远效而无近果,日本人是不做的;你们西洋人对向偏远地区推销日用杂货不屑一顾,日本人却干得起劲。”
立德乐偏头:“哦,是这样,安大人,您往下说。”
安邦说:“日本人利用买办耍‘空手道,把重庆的山货市场搞得热闹。还扬言,即便是川西的松潘、阿坝、巴塘、理塘;云南的昭通;贵州的遵义,他们都要去经销。”
宁承忠接话:“他们洋针、彩丝线、粉纸、暗扣、洋火、洋刀、洋钉、洋膏子、小镜子、仁丹都卖。”
安邦点头:“日本人的策略是,占领购买力有限的山乡市场,集小利为大利。但凡热闹的城乡山货市场都设庄,独家控制独家经营。派出的人员可谓是铺天盖地,他日本人是不出面的,在外坐庄的全都是当地人。”
宁承忠说:“日本人鬼,这样做,容易取得当地人的信任,事半而功倍。”
安邦说:“对头。在重庆城区,日本人也是以品类多、售价低来跟西洋商抗衡,争夺人数最多的中下层客户。实则是,一小撮日本人做生意,一大群中国人当差,赚中国人的钱。”
立德乐不屑一顾:“实力,他们是实力不够,他们只能是这样做。我们呢,收购大宗的猪鬃、牛皮、药材、棉花、夏布、煤炭、铁矿卖至你们全国和海外,销售进来大批的西洋货,我们用车载用船运,赚的是高额利润。”
宁承忠愤然:“不论东洋还是西洋,你们都是黑心掠夺我大清的钱财。其实呢,你们西洋人并非是棋低一着,你们那些所谓文化援助的事情,实则是夺我人心,搞精神侵略。”
第61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