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章[2/2页]

开埠 王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把撑花老伞,两次翻船都大难不死。有人说,是那把油纸糊的雨伞的浮力救了他。至今,弹子石一带还流传着“王神仙”的雅号和他的传奇故事。
      宁承忠听雪瑶父亲说过王家发家之事,心想,自家的高祖母宁徙也是从福建闽西过来的填川移民,汗颜其爷爷当过土匪头子。此刻里,上门女婿的他想到了王家大院的安危,王家盐业的兴旺靠的是川江船运,倘若洋鬼子的轮船开来争利,必会导致其衰败。
      饭后,宁承忠乘船渡江回官邸办差,武哲嗣去他开的南山皮革厂谈一笔皮货生意。难得过来一趟的武夫人邀约了王雪瑶去逛弹子石,喻笑霜跟了去。
      弹子石与朝天门码头隔江相望,上接野猫溪下临水码头,形成了弹子石河街、弹子石正街、弹子石新街。重庆城的长街短巷,其名称大都有其来历,热闹的弹子石亦然。三个女人一台戏。王雪瑶、武夫人、喻笑霜三个女人转游弹子石的大街小巷,无所顾忌,说男女之事,说弹子石的由来。大禹治水归里,见其妻涂山氏跟山石融在了一起,惊愕悲憾,面石哭唤涂山氏,其声其情恸天动地,“轰哗!”一声响,巨石应声而开,竟蹦出个娃儿来,禹王取名为“启”,是为夏启。这里就得名为“诞子石”了,是儿子诞生之意。说是被后人讹传为“弹子石”了。
      三人都嘻哈笑。
      王雪瑶说承忠查过史料,说的又不一样,说这江边原先有三尊巨大的柱石,支撑着一个圆形的巨石,形似“弹子”,因而得名“弹子石”。后来,巨石被炸雷击毁,名字倒留传下来。说这里早先是荒山野岭,乾隆年间才有了水码头,成为跟黄葛渡、海棠溪、龙门浩、玄坛庙齐名的南岸五大码头之一……三人一路说笑、购物,逛得日头西下,到了繁华的大街口。
      林立的商铺、攒动的人群、来往的车轿被落日镀了层金。
      前方围了一大群人,三人过去看热闹。挤进人群看见,丈高有余的石柱前立有个木桩,木桩上,一道铁链套牢在一个上身赤裸的瘦高男青年的颈子上。王雪瑶说那石柱是醒酒石,那木桩是?神桩,抓住的坏人就套在这里示众。都不忍再看,出人群后,武夫人问要套好久?王雪瑶说,说是要套到他真心悔过认错。喻笑霜心生怜悯,觉得也太残酷了……蓦然想起什么,回身踮脚看,那被套住的人有些面熟,终于想起,是那个背背篓的瘦高男青年,武德厚就是从他手里买来的。对的,是他。拐卖娃儿的人贩子太坏,没得良心,该严惩。欲言又止,不能当雪瑶姐的面提武德厚是买来的,无儿无女的干爹干妈早将武德厚视为亲生儿子。
      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两匹快马载着两个蒙面汉子飞驰而来。人们齐躲闪。两骑直逼喻笑霜,将她挤在中间,其中一个蒙面汉子俯身将她掳到马背上。喻笑霜情知不妙,有武功的她拼死反抗,那汉子照她头上一拳,顿时不省人事。
      两乘快骑消失在黄昏的人丛里。
      坐落在临江门附近的真原堂,是幢欧式建筑的三层楼房,黄墙黑瓦,二楼三楼的四围有宽展的回廊,回廊的护栏上有拱形梁柱。这建筑不像欧洲教堂那般高耸,像个巨大的鸟笼。同治二年的那场教案,主教范若瑟因祸得福,清廷允许其重新选址建教堂,就建在了这繁华的市区里。

第19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