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这时毛穆之出列道:“末将有一言,还请大司马准言。”
桓温知道,毛穆之是一个十分坚定的北伐将军,他要说的,肯定是让桓温再坚持坚持。
桓温道:“毛将军有什么话就请说吧。”
毛穆之道:“近来我军虽然多有失利,但损失和燕军比起来并不算大,末将以为,我军还有与燕军决战的机会,为何不尽力一试,而于此时仓促撤军。”
桓温叹道:“我又何尝不想与燕军决战,可是如今粮运不济,我军又是孤军深入,若燕、秦二军合而围攻,我军哪还有什么得胜之利,唯今之计,只有先行撤军,保存实力,才有再举之力。”
桓温这句话确实是他的真心话,不过保存实力是真,至于再举,人人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个敷衍的说辞罢了。
毛穆之闻言,也只得哀叹一声,站了回去,现在这样的形势,他确实无法去反驳桓温,他也明白桓温的无奈。
尽管这样的无奈,都是桓温自己造成的,但这时候,他们又怎敢这样说呢!
郗超此时出列道:“不知大司马准备何时撤军,如何安排?”
桓温道:“我意两日之后便撤军,到时先乘船过河,然后弃舟而行,自陆道还军。”
郗超道:“我军既撤,燕军必乘利来追,我军当严防设备,以防燕军,等到了安全的地方,再疾行撤回。”
桓温道:“这是自然,诸位都下去准备吧,将那些不需要的攻城器械,一应无用的辎重,该毁的毁掉,该烧掉的烧掉,两日之后,就随我回撤。”
众人应道:“末将领命。”
众人说完,便一一离去,桓温坐在案边,看着郗超的背影,心中不免惭愧,当初若是听了郗超的建议,今日之事,何至于此!
不过,现在后悔已经没有用了,桓温只得接受现实,接下来,撤军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两日之间,晋军大营,时常出现大量的烟火,燕军的哨兵,自然也发现了,这样的异常情况,哨兵自然禀报给了慕容垂。
刚开始,慕容垂听了这个消息,还有些紧张,以为桓温这是要破釜沉舟,拼死与他决战,对战胜桓温,他还有些没有把握。
但是等过了一日之后,桓温大军还迟迟没有动作,慕容垂便知道,桓温这绝不可能是要做最后一战。
但不禁又非常疑惑,那他这是要做什么,难道是要准备撤军?
不,这绝不可能,慕容垂不敢相信,桓温筹备了如此之久,拿下了大燕如此多的城池,现在还没有明显的败势,便要撤军,这会是桓温做出来的事吗?
慕容垂是一个谨慎的人,对于对手,他永远是往好了想,只有对手越强,才会迫使他想出最好的对策。
慕容垂没有下决定,他还在观望,直到又一天过去,桓温开始了撤军,慕容垂才不得不相信,桓温竟然撤军了。
桓温撤军的消息很快便在燕军大营里传开了,当日,大营将士竟都不约而同的来到慕容垂的张中午,纷纷向他请战,请求派军前往追击桓温。
这其中,便要数悉罗腾和染干津最为积极。
然而慕容垂却道:“桓温刚撤,尚不知是否疑兵,且先行观望,再追不迟。诸位立功心切,本王可以理解,但是桓温手下,兵多将广,一旦我军遇伏,晋军乘胜而回,诸位又当如何应对?”
众人闻言,心想这诱敌之计,也不止燕军用得,晋军亦可用得,若真的中了埋伏,那后果会有多严重,他们也许根本无法承受得起。
此时军中一将,名为孙盖,出列道:“大都督怕晋军是疑兵之计,固然有理,但若晋军是真的撤退,我军不追,岂非错失良机。”
慕容垂道:“这我当然明白,现如今不明白桓温的用意,不可轻易出兵,但是仍可派出哨骑,紧随晋军之后,探查晋军踪迹,若果真是撤退,我军再快马往追,也绝不会迟。”
孙盖道:“大都督所虑极是,末将再无他言。”
于是慕容垂派出百余哨骑,紧随桓温之后。
两日之后,桓温大军从枋头赶到黄河岸边,乘船过河,在东燕郡上岸。上岸之后,当即焚毁舟船,大军在东燕留宿。
燕军哨骑跟到黄河岸边,却无法过河,只得先留在岸边,伺机过河,然后派人回报。
慕容垂得知晋军过了黄河之后,便焚毁了舟船,这一下,便确定了桓温这是撤军,而且还是仓促而退。
于是慕容垂当即率领大军,从枋头出发,赶到黄河岸边,派人乘船度过黄河,继续查探晋军动向。
桓温大军在东燕歇息一夜之后,桓温便没有心思再呆下去,于是他命毛穆之督东燕等四郡诸军事,领东燕太守。镇守东燕,而他继续率大军南撤。
这一次撤退,桓温可算是一股作气,再无耽搁,自东燕出仓垣,连夜赶路。
慕容垂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当即率军度过黄河,猛攻东燕。
由于桓温大军已撤,留给毛穆之把守东燕的将士已然不多,现在面临燕军大军来袭,根本抵挡不了多久,一日不到,东燕城便再一次回到了燕人的手里。
进入东燕,收到前方哨骑回报,桓温连夜行军,竟在不到三日的时间里,凿井而行,连赶的三百多里地,按照这样的行程,现在恐怕已经走了七百里地了。
众将得知如此消息,胸中热血顿时澎湃,一个个都想在这时带军去追,建立奇功,于是纷纷向慕容垂请命。
但是慕容垂却仍然不想大举去追,对众将说道:“此时急追,尚为不可。桓温初退惶恐,必严设警备,简精锐为后拒,击之未必得志,不如缓之。彼幸吾未至,必昼夜疾趋;俟其士众力尽气衰,然后击之,无不克矣。”
众将闻言,心想若桓温军众力竭,自然更容易得胜,但若是桓温急撤,真能追上吗?
不过不待众将发问,慕容垂又道:“孙盖听令。”
孙盖突然被叫,连忙回道:“末将在。”
慕容垂道:“命你率八千精骑,前去追赶桓温,记住,沿途留下记号,指明道路,而且在追到晋军之时,切不可与晋军交战,只需徐行以蹑其后,待我大军赶到,再与晋军交战。”
孙盖闻言,拱手道:“末将领命。”
第246章 萌生退意 徐蹑其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