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百四十五章 倭国无奈我有法(第二更)[2/2页]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量没有官方多。
      官方有钱,才能进行经济引导,如你的户部,有钱和没钱差多少?”
      李易对这样的事情从不觉得困难,多简单点事儿啊。
      还什么买官、发俸禄强制用铜钱,有什么用?
      生产力本身不行,百姓拿不到实际好处,怎可能采用商品交换的替代品?
      李易说的时候,毕构不停地点头,对,就是这样,我现在有钱了,可舒服了。
      今年加上河南府,最少要弄到两千万缗的税。
      过上两三年,到手的税上亿缗,就问周围哪个小国敢挑衅?拿钱砸死你。
      “好,小易,你果然是谁都想抢的人,昨天听说倭国的人想让你去倭国。”
      毕构再次承认,得李易得天下。
      李易嗤笑:“我去了别的地方就一定帮对方?他们想得太美了,我能坑死他们。”
      李易想不同,怎么总有人自以为是,自己在大唐,愿意付出,那是因为自己原来就是中华人。
      到别地方,没有归属感,保证使坏,然后想办法回大唐。
      毕构爱听这话:“对,小易你心不在夷。老夫绝对不告诉他们,他们朝廷掌握了货币,会壮大。”
      “我有一个办法,帮他们。我帮他们印纸币,同时大唐商队带货物乘船过去,用给他们印刷的纸币可购买大唐商品。”
      李易始终没忘兑换铜钱和白银的事情。
      信用货币的发行,能往后拖就往后拖,还是本位货币好用。
      毕构端起玻璃杯,抿一口水,吧嗒两嘴儿:“味道特别,这不还是帮了他们?”
      “原本我准备给我十钱的铜钱,我为他们印二十钱的纸币。现在就是十钱对十钱,这么操作……”
      李易也先喝口水,再哇啦哇啦说。
      他要求钱的重量和开元通宝一样,或者是不用铸造成钱,一点五钱重的黄铜换一钱的倭国货币。
      倭国省了加工过程中的大量损耗,相信他们会答应。
      大唐的货物送过去,价格可不是大唐内部的价钱,要加钱。
      贸易本身有利润,需要走海运的国与国的贸易更高,运输费,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大唐商人收倭国的纸币,回来后一点五比一与李家庄子换成兑换券。
      多出来的零点五属于李家庄子印刷货币成本,商人已经卖了高价。
      或者他们直接用钱在倭国直接购买倭国的商品带回来,交税。
      这样倭国必须总是出售东西才能换到兑换券,包括金属和田地中的出产,比如生丝、熟丝。
      倭国的商人乘船到大唐,倭国的纸币不可以直接购买大唐的商品。
      就像大唐的兑换券不可以直接购买倭国的商品一样,倭国如果愿意接受,是另一回事儿。
      “如此一来,双方拼的是加工技术,谁的加工工艺好,谁的商品附加值越高。
      咱们大唐技术比倭国好,每一次双方贸易,都是增加的技术利润。
      以技术换取贸易顺差,得到更多的矿产资源和其他实物物资。”
      李易最后讲解货币、货物往来和技术在商品中的附加值关系。
      这才是他那个时候的国际贸易顺差逆差的正常体现。
      :。手机版网址:

第九百四十五章 倭国无奈我有法(第二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