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四十五章 不缺人才缺机会(第五更)[2/2页]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理论上,县令必须会写安民策,包含了识字在内。
      他那时有的大字不识一个的自然村村长,村子管理的挺好。
      当然,之后就没有了,需要看文件,不认识字怎么行。
      “吏部必须有官员被收拾。”李隆基已经有了人选,谁负责的就收拾谁。
      不过不会杀掉,会弄到下面的州当刺史。
      由此就说明,大唐如今还是缺少官员,顶不上来,每年的科举人才不够用。
      李易想到了这个问题:“三哥,等字典出来,更多的人学会了拼音,科举考试的时候放宽一点,就好了。”
      “怎么放宽?”李隆基没继续盯着县令的事情。
      “现在考试是进士科出五道时务策、五道填空、一道额外的诗或赋,各答错两道,就算是没考上。
      可以变成考五十道填空题、五十道选择题,还有论述题,名词解释题等等。
      考得多了,每道题给几分,总分够了,也给个官当一当。
      眼下是不少学子因为考不上科举,而不知道怎么办,有的去教书了,有的整日里写诗。
      考不上科举,不一定就说明他们没有治理地方的想法和能力。”
      李易从另一个方面说,考不上公务员的,不代表管理不好企业。
      他们只是不擅长那种考试模式,若是考一考其他方面,给个小官,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
      “如此可行?”李隆基没试过。
      “庄子的管事宋德,他就考了几次科举都失败了,你看他现在,能说他比谁差?”
      李易有现成的例子,宋德。
      宋德其实今年可以考科举,而且还很有可能考上。
      宋德不考,他算是看透了。
      他每天管着这个、管着那个,整个庄子大部分事情李易放手。
      宋德不仅仅自己管庄子的事情,还能提拔人手一起管。
      “比那些县令厉害啊。”李隆基想到宋德,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宋德估计给个刺史都能当。
      而这么个人,之前几次考科举没考上,不得不跑到庄子里找活儿干。
      “给他们外九流的官职,也像庄子里今年的二百二十个学子一样,扔到村子中帮忙。
      告诉他们,把村子帮着管好了,给他们升官。
      他们再差,能被州府选出来参加科举,也不是寻常之辈能比的。”
      李易说出了考科举学子们的出身,乡贡和生徒。
      李隆基想着李易说的话,慢慢喝酒,考虑可行性。
      考不上科举的,不代表就是普通的百姓,有的人有才华,运气不好。
      他们有的放弃了,回到地方觉得抬不起头,还有的随便谋个差事,一生就都那样了。
      “三哥,往年和今年没考上,又未离开长安的考生,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放下身段去当小官。”
      李易又劝一句,反正今天庄子的学子们一个跑不了,必须下去。
      “好,与陛下说说。”李隆基答应。
      翌日一早,他高高兴兴地回去开朝会,县令的事情无所谓了。
      还有更多能写安民策的没考上的考生在,他们难道不比那许多新授的县令强?
      李隆基发现大唐又不缺人才了,缺的是给人才的机会。
      等其他事情结束,他把叫住姚崇三个人。
      “你们觉得李家庄子的宋德宋管事能力如何?”李隆基问三人。
      :。手机版网址:

第六百四十五章 不缺人才缺机会(第五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