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桑生往前走了几步,想要看得清晰些。却又觉得,那女子,还有她带着的孩子,身上已经裹满了泥泞,根本看不出来她的衣裳有什么不同。
童悦笑道:“如果玉墨在,她或者能看明白”
桑生的心里愈发地不解,只道一声:“她比我的眼力还不好,只有更看不出的。”
童悦笑道:“她还有几个孩子穿的是这二年南国时兴的水田衣。”
水田衣,既用不同的零碎布料拼接之后,再裁剪制衣,因其一格一格,颇像水田而得名。
桑生还记得,一开始的水田衣,还只是南国一些绣娘织工间流行,他们日日伴随在锦缎之间,却又应了那句古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他们便将那些裁剪制衣之后的零碎布料,拼接到一起,做到衣裳。
一开始,还只是裁成规整的方块拼接,到了后面,拼的花样愈发繁复,甚至于,一件水田衣,比之同等质地寻常的衣衫,要贵重数倍。
还记得,后来这样的风俗,渐渐传入京中。京中贵妇们,有的为了一件衣裳巴掌大小的一块布,便要裁了整块儿绫罗。
有那仁厚的,剩下的料子,便给了丫头下人们做衣。
性子不好的,不愿意丫头和自己用一样布料的,那整匹的布料便算废弃。为了一件衣裳,毁掉数十匹布的,不在少数。
后来,还是安王登基之后,才止了这奢靡之风。
回想当年,桑生自己也曾有过那么一件对襟大氅。
她的那一件,是布料裁成六角形后,拼成的龟背纹。
每一格里,都是缂丝的花朵。一格一色,一格一花,绝不重复,细细数来,足有百种之多。
衣襟之上,以黄金蜜蜂做了纽扣。
这件衣裳,取得是“蜂采百花”之意。
当靖王,将此衣赠与自己之时,府上上至王妃,下之丫鬟,无不侧目。
不过,这样华美异常的衣裳,当初,自己却没穿几回,便搁在了一边。
原因倒是简单,“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样的词句,让她听了心里不悦。
想到此处,桑生摇摇头,将心思放回眼彰,她望着童悦,依旧不解地道:“那又怎么了?这东西,要是好料子拼的那是值钱,要是用旁人剩下的布料,便值不了几个钱,也就是做起来,比别的更费些功夫罢了。”
童悦笑道:“出来一趟,可是又沾染了铜臭味。什么都是值几个钱,你再这样,我可不敢跟你说话了。我问你,什么人,才会有巧手拼这一件衣裳。”
桑生笑道:“这话说的,自然是巧手之人,不然还能有什么呢?童女侠,您今天的话好奇怪啊。”
童悦摇摇头,轻点桑生额头,道:“你啊,我问你,你们之前,都商量过什么,这回出来,你们是都要采选什么回去。”
桑生笑道:“无非就是,棉花、桑蚕丝,布匹,绸缎、乃至绣娘织工。哦,织工,我可是傻了,那不就在眼前么?童女侠,烦请您下去,把她请上来。嗯,却也不用直接说,只说是咱们看她带着几个孩子,不容易,叫她上来吧。要是旁人问起,您看着安排。要是可怜的,或者看着便是手巧的,您便将他们一起请上来吧。”
童悦笑道:“好,便依你。看得出,今儿早上是没吃饱,凡事都糊涂起来了。这几句话,要兜这么大一圈子,才听得懂。”
桑生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童悦展开身形,下了船。
船上的人,看惯了童悦的功夫,不以为意。
船下的难民,无心关注这些,他们的心思,只在大锅里的粥上面。
不多时,童悦带着那女子还有几个孩子上了船。
那女子看到桑生,纳头便拜:“姑娘万福。”
桑生对童悦笑道:“您刚说我礼多,这个可是比我还礼多呢。小莲那屋还有零食,咱们往那屋里说去。孩子们都还小,光喝粥可不行。”
那女子有些激动,想要对桑生说些什么,却连连喘息,不曾说出口。再一抬头,直晕倒了过去。
几个孩子,吓得忍不住直哭。
桑生看了一眼童悦,道:“童女侠,替她摸摸脉吧。”
童悦又哪还等桑生说完,直接抓住那女子的脉门将一口真气度了过去。
那女子幽幽醒转,对桑生道:“多谢您了。”
桑生笑道:“不用谢,谁也不能白白看着。您等着我。”
说着,一个人便跑回了小莲的屋中。
小莲看到桑生这般惊慌模样,不由一怔。
第174章 女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