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三章 风波将来[2/2页]

我能看见画外音 左眼看见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所以可以说宋明时期的皇帝是最憋屈的,特别是明朝,虽然是宋朝时提出的与士大夫们共天下的口号,但毕竟只是个口号而已。
      加上才刚提出,士大夫们也不敢太过分,皇帝的权力还是很大的,除了偶尔情况下,大臣们也不敢真的随随便便追着皇帝怼,并以此为荣,更不敢当庭动手打死人,以及几百人坐在宫外哭谏,强迫皇帝就范。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靖康之变,皇帝被俘,宋朝的文官士大夫就彻底没了主心骨了,开始不惜一切代价的想要赎回皇帝,连公主贵妃这些都被折算成金钱给人家送去,让人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可见皇帝在他们心中还是很重要的。
      可是到了明朝,君弱臣强的局面却是更加的愈演愈烈,大臣们真的已经开始无法无天了,同样的皇帝被俘,是说换就换,都没带丝毫犹豫的。
      可以说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你爱咋咋地,弄死最好,正好眼不见心不烦,弄不死算了,反正不关我事,我可以马上就另立一个,皇帝是谁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可见明朝臣子之强势。
      而由他们组成的文官集团,更是朝堂上的第一大势力,皇帝都无可奈何,对他们是又爱又恨。
      因为除了明初时期太祖这个工作狂人外,后面的其他皇帝都没有他这种变态的工作精力,不得不依靠他们来处理政务。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文官集团一天天坐大。
      当然,在明初时能防止文官集团坐大,除了有老朱这个工作狂人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大量开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勋贵武将,他们都是跟着老朱一起打天下的,势力也很强,组成了勋贵集团和武将集团,所以能压制住文官集团。
      包括后面的成祖朝也一样,涌现出了许多靖难的勋贵武将,也能压制住文官集团,维持平衡。
      但到了之后的土木堡之变,这一平衡便被彻底打破了,勋贵武将中的大部分精英在这一战战死,让得这一支力量迅速衰败没落了下去,再也无法起到抗衡文官集团的作用了,开始让得他们一家独大。
      所以迫于无奈,皇帝只得开始启用宦官,组成宦官集团,虽然老朱在皇宫内立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的铁牌,但也只得无视了,不然,长久下去,皇权非得被这群文官们给架空不可。
      这也是朝堂三股势力的由来,他们相互博弈,相互制衡。
      当然,主要是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博弈,勋贵集团就负责在一旁看戏而已,属于墙头草的角色,风往哪吹就往哪倒,属于谁强就依附谁。
      而此时,不消说,正是文官集团极度强势的时候,因为正德帝时,是迫于无奈,自断了一臂,诛杀了大太监刘瑾,让得宦官集团的权力被大削了一次,势力大幅度收缩,变得有些无力抗衡文官集团了。
      勋贵集团也开始依附于文官集团,以他们马首是瞻,共同对付宦官集团,让得宦官集团的势力越发衰弱。
      特别是现在皇帝还驾崩了,更加让得他们如履薄冰,心惊胆战。
      因为宦官不同于文官,他们的权力,本就来源于皇帝,一旦皇帝没了,没了支持,他们也就是空中楼阁而已,根本翻不起什么风浪。
      所以,这也是为何谷大用等人,会不惜一切代价,甩掉所有人,先行一步疯狂赶来安陆迎接朱厚?薪?┑腔?闹饕??颉
      就是想争取这迎立之功,成为从龙之臣,从而争取到他的宠信,以此来保住宦官集团的权势,也保住自己的权势。
      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他也想重振宦官集团的荣光,吾辈义不容辞!
      当然,这一切,万幸他们还不知道,还以为所有的朝廷使臣都在慢悠悠的赶路,还要不知道多久才能赶来呢。
      殊不知,大太监谷大用等人,马上就快到了,就在安陆城外,即将入城。
      也就意味着,这大礼议风波,即将正式对着他们袭来!
      ……
      ……
      ……

第三十三章 风波将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