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四九城,大栅栏。
      街道边,浆水面摊的锅里咕噜噜冒着热气。
      食物的香气蔓延开。
      把饥肠辘辘的人儿引了来。
      一个衣衫褴褛的逃荒少年,正眼巴巴的在旁边瞅着。
      他的眼中有着对食物的渴望。
      卖浆水面的是个粗糙的西北汉子。
      生逢乱世,路倒饿殍。
      所见所闻何其多也!
      他有一大家子要养活,发不了那个善心。
      汉子的目光麻木,对眼前这个已经站立不稳的少年,选择了视若无睹。
      扑通。
      少年饿的直抽抽,发黑脑壳晕,就像一扇垮塌的土旮瘩墙,倒地不起。
      “老西北,给他灌碗面糊糊,挂我账上。”
      “好叻!”
      白一彪,白家车行的少东家。
      道口南墙下,那一溜二十四架洋车子就是他家的产业,有几十来人给他家扛活。
      “白爷局器。”
      “是个半大小子,阎王爷也不忍心收了去。有口食儿垫肚,保准能活过来。”
      有人肯给钱,又能救人一命。
      浆水面摊主手脚麻溜的很,片晌就将一碗面糊糊给少年喂了下去。
      “醒了,醒了…”
      发现半靠在摊主腿上的少年似乎有了点儿动静,围观群众开始大呼小叫起来。
      这年月,小老百姓的乐子不多,都忙着养家糊口,精神层面的享受仅存于社会金字塔顶层的极个别人。
      看热闹,就成为了国人的休闲娱乐项目之一。
      于是乎,路边救个人也能当成西洋景来看,引起了围观。
      少年缓缓睁开眼皮,正对眼杵着一人。
      这人估摸着也就二十出头,大脑壳,塌鼻子,身穿一身东方绸的夏季唐装,手拿一把折扇,还留了个二五开的大分头。
      人长得不算好看。
      眼睛里却透着光,亮得很。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明了眼前这人心儿敞亮。
      少年瞅着白一彪的同时。
      围观群众也瞅着少年。
      等待着白一彪问话,希望能听个新鲜,回家后好作个扯闲篇儿的谈资。
      没人知道的是。
      苏醒过来的少年已然换了芯子,换成了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
      “嘿!小子。”
      “姓甚名谁?哪儿人啊?”
      结合昏迷时融合的原身记忆。
      巧了,两世为人都姓杨,也都叫杨朝升。
      少年回答道:“小子杨朝升,杨家将之后,豫省人。”
      穿越的灵魂喜读三国,对刘皇叔那套“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的说辞耳熟能详。
      用祖辈的荣光,刷些好感,借以渡过眼前难关。
      有何不可?
      “哟!还是个忠烈之后。”
      白一彪平生最敬英雄事,放豪杰言。
      他得闲儿,常去天桥听说书人讲《精忠说岳》《忠烈杨家将》等评书段子,每到精彩处,打个赏,喝个彩的少不了。
      白一彪接着问:“逃荒来的?你的家人呢?”
      “家里人南下求话,我与他们走散了。”
      “得,这里是四九城,旧北都。”
      “傻小子你整了出南辕北辙。”
      “哈哈,哈哈哈。”
      少年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引起围观群众一阵哄堂大笑。
      “闹腾神马(什么)?”
      “闹腾神马?”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打路边茶馆窜出来一胖一瘦两名黑皮脚巡。
      “散了。”
      “听到没?都给爷散了。”
      二人大声嚷嚷,也不知是仗了谁的势,气焰嚣张至极。
      “哟!是白爷,小的们给您请安叻。”
      人群散开,两名脚巡看到了白一彪。
      立马上演了变脸戏法,赶紧陪着笑脸,近前打千请安。
   &nb

第一章 我来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