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目前社会都是这个制度也不晓得为什么,玩它几天玩够了再说吧。
走了,却在板门前捕抓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佩瑶。她第一眼便发现了我,只不过仅看了一眼视线就转移他处。真有缘分哪,是故意的还是巧合呢?佩瑶直接与我檫肩而过并不停留,又装冷酷了?算了,你不理我我也懒得理你,哼。
哎呀呀,现在刚好是饭点啊,吃饭去咯。地点是仓库附近的一个非开放性食堂。据说这中心附近营业性店铺的员工都在这儿吃饭呢,是陈氏集团直接管理的。应该是管饱的吧,三人份的饭量有着落了嘻嘻,冲啊。
别说陈氏集团管理还真有一套,食堂前还提供免费停车场,人性化财源滚滚啊。或许是因为停车场的缘故,食堂大门并不明显环境也搞得跟个车间似的。只提供内部员工吃食不需要华丽的外表,简约之美。不扯了,吃饭去。
来早了一点只有零星几个人,打饭口能直接打饭不用排队。猜是员工们还没下班吧,不过还是见到几个人已经坐在排排座椅上吃上了。这些人应该是所谓的“当官儿的”,平时工作就不费心没什么事就早点去吃饭该是成了惯例吧。多少有点不屑可是不能表现出来,自己找个没人的座,无视他们瞥过来的旁光低头慢慢吃。说不定哪个位置上的人就是后日的领导,新人难做啊。
递给玻璃内的阿姨饭卡,让她用笔在上面对着日期下面划了个勾就ok了。她轻车熟路地拿好铁质餐具等我选菜,又是一荤两素各提供两种菜式选择:辣椒炒肉、茄子加肉,素有白菜、菠菜、卷心菜、土豆丝。要了辣椒炒肉卷心菜和土豆丝,净是辣椒也没什么肉,主要是靠土豆丝把饭咽下去的。
其实食堂在改革开放前是居民的主要记忆组成部分,只不过现在被取缔的差不多了。都什么世纪了打饭阿姨还一身“白大褂”看着就变扭。还好饭是管够的,让阿姨多添了几勺饭引起她的不悦,又不是她家的饭那么抠门儿,虽然有公司世界家的概念很好可是不合时宜。菜就更那个了,“多退少补”好在料下得足,够味凑合。
吃完去打饭口一边放下餐具就能走了,原来还有汤喝,打饭口下面有张椅子靠着墙你从入口进根本看不到是视线死角,椅子上放了个大铁质桶装着不知道什么汤。汤水附着蔬菜稀里哗啦的一看就是寡淡寡淡的,要喝还要去借铁碗盛,想到又要问那白大褂阿姨就没兴致喝了。怪我听力好隔老远还能听到她的碎语:那么小个人要那么多饭吃得完吗?干活也不是体力活还吃那么多,有多几个都能把公司吃穷咯。。。
那个阿姨不胖,让人觉得尖酸刻薄。无意间已经结下不了的梁子,和她争辩吗?还是解释给她听呢?她们这些老一代已经被社会腐蚀得什么都不剩了,说什么也不会改变她们的认知的。不能适应新的时代注定窝在遗忘的角落被抛弃,无人忆起。
老子生命那么宝贵没时间浪费在这些人身上,先去宿舍看看,毕竟那是除工作地点停留最久的地方。听小新说员工待遇不错,衣服不用自己洗有统一专门的洗衣机一起清洗,还能免费上网。上班当孙子、下班做老爷不错不错。而且离工作地点近,步行几百米就到了。赶上了好时代啊,要是以前死也不肯那么早出来踏足社会。
到了花园门口不了解情况问了下看门的老头,老头慈眉善目的很欢喜,指引我怎么去我们那边的宿舍态度非常友好。
进去拐个弯儿通过一个外层阶梯直上二楼就到了,要体验多人居住的生活了突然不舍起宅男的日子了。才第一天就倦怠了不行啊,努力适应吧。
结构让我不得不称赞其简约,两人一间四十来平米的房,客厅、浴室都是共用的,而厨房是阳台改造的。最关心的睡觉的地方由几块板组成,两人间仅隔了块板而已。
听说本来是给一个人住的,因为我们特殊所以临时改造出这么一间房。也就是说和老子一起住的是。。。
(元宵佳节,你起床第一眼看到的是谁?又是何人与你共度?要开学了,更新又成问题了呵)
第23章 酒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