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绝对是不愿意看到自家弟弟吃亏的,更不愿意因为自己亏了自个亲弟弟赚来的东西,那她肯定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吃过饭,陈同便回村子了,将线交给村里的女人。
      日子过得很快,眨眼就过去了三天。
      这三天陈同没去县城,一直陪着杨文静,夫妻俩如胶似漆的,好似刚陷入热恋的小情侣。
      在这期间,梁冰来了一次,将这几天的报纸拿给陈同看。
      言语之间全是赞赏,云帆牌的服装被他两波广告一搞,彻底大火。
      走在路上,穿云帆牌的服装的人都是昂着头的,生怕胸前芭蕉扇的那个标志别人看不到。
      云帆牌已经成了淮阴县城的一种时尚和潮流,那威力不亚于喇叭裤带来的冲击力。
      更多的人还想着上报纸,日头毒辣辣的,非要在外面闲逛,就怕出来采访的记者看不见自己穿着云帆牌。
      最夸张的是,甚至有些家里有闺女能嫁人的,媒人介绍相亲,女方家都会问一句是骑着二八大杠穿云帆牌来的吗?
      二八大杠没有就算了。
      云帆牌都穿不起,还来相亲?
      算了吧,嫁过去闺女也是吃不起饭的主。
      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玄乎,要想娶媳妇,必须先整一件云帆牌的衣服。
      那是仅次于二八大杠代表身份的象征。
      这一点,是陈同都没想到的。
      这三天,最急的人还属于于海平。
      心急如焚。
      毛票,毛票,大把大把的毛票啊!
      云帆牌的服装两千件开始售卖的,第一天是卖出去三百件,第二天是卖出去六百件,第三天是卖出去五百件。
      为什么第三天之卖出去五百件,是于海平故意压着的。
      就四十台机器生产云帆牌的服装,一天铆足了劲,也就一百六到二百件,要是放开了卖,生产速度跟不上销售速度。
      只能控制出厂量。
      今天是第四天,百货大楼的青青制衣铺被堵的水泄不通,都在抢货呢。
      只要衣服一来,眨眼就空了,只剩下于海平带着两个售卖员在数钱。
      于海平第一次觉得,赚钱比亏钱还特么难受!
      另外两家制衣厂也没有闲着,仿造云帆牌的服装,可是一件衣服出来就这么一算,价格竟然得卖的比云帆牌贵才能赚钱。
      不然就是不亏不赚,赔本做买卖!
      原因很简单,成本,陈同从淮阴纺织厂拿布料的成本要比他们低很多。
      两家制衣厂欲哭无泪,想要以同等价格将衣服卖出去。
      但!
      没有人买,这一看就知道不是真云帆牌的服装,你瞅这做工,有线头呢,你瞅这针脚,歪歪扭扭的。
      最重要的是标志性的粗布袋都没有,没有粗布袋我怎么拎着炫耀啊!玩呢!
      我要是买假的云帆牌服装去相亲被发现不是立马就黄了?搞得我好似买不起一样。
      两家制衣厂生产出来的几百件衣服,一天只卖出去了一件。
      卖出去的那件还是一个大爷买的,大爷看上了一个大妈。
      大妈发话了,你穿云帆牌过来找我。
      我晚上就跟你去钻小树林。

第442章 骑二八,穿云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