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名。
      很好找。
      拉人力三轮车讨活的车夫都能找得到。
      “走吧。”陈同来了一句。
      “得咧,两位您坐好。”中年男子一踩脚蹬。
      三轮车便动了起来。
      坐在车上的杨文静心绪明显有起伏。
      呼吸有几分沉重。
      陈同轻轻的抚摸她的后背,道:“别瞎想,只有到家才知道怎么一回事。”
      因为写信得不到回应。
      也没有来参加自己的婚礼。
      陈同知道。
      杨文静是担心她爹妈太过生气,与这个女儿断绝来往了。
      不过也是。
      人家都是知青下乡传播知识和学习技能。
      你倒好。
      传播种子了!
      在穷乡僻壤结婚了!
      这脸可往哪里搁!!
      一个小时后。
      到了王府井。
      陈同给了一块钱。
      那中年男子高兴的离去。
      杨文静依偎在陈同身边,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街道。
      有一种近乡情怯的味道。
      昏黄的灯光下,两人的影子被拉的很长。
      陈同一只手握着杨文静的手,另一只手拎着东西。
      “走吧,咱回家。”
      “嗯。”杨文静嗯了一声。
      深吸了几口气。
      然后终于像是鼓足了勇气。
      迈开了步子朝前走去。
      八十年代的京市,算的上是‘繁华的大都市。
      宽敞的柏油马路上电线杆子那是竖着一根又一根。
      上面密密麻麻的缠着黑色的线。
      借着灯光。
      陈同看到了一面墙上有着宣传画。
      两个小女孩一个身着黄衣服,一个身着红衣服,向前跑的状态,高举右手。
      在两个女孩的身后,有四个男子,穿着军绿色的衣服。
      其中一人怀里抱着响,一人手里高举五星红旗。
      宣传画的下面,是几个很大的正楷:“我们一定要完成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神圣事业。”
      杨文静带着陈同。
      七拐八绕。
      来到了一个小胡同里。
      胡同不宽。
      三人并肩而行的宽度。
      向里纵伸。
      进胡同的红砖墙上写的胡同名字,已经模糊了。
      光线又暗。
      陈同也没认出来。
      胡同里。
      只有一盏灯亮着。
      光线柔和。
      指引晚归的人。
      杨文静的脚步越发的缓慢和轻柔。
      一条并不长的巷子。
      她好似走了很久。
      最终。
      走到了小巷子的尽头,在一个破旧的木门前停下。
      光线很暗。
      她顿了顿。
      看了一眼陈同。
      陈同朝杨文静一笑,点点头。
      “咚咚咚......”杨文静鼓足勇气敲门。
      静谧的夜晚。
      声音听起来并不大。
      “咚咚咚......”杨文静敲了第二次。
      这一次。
      声音比上一次大了很多。
      “爹,妈......是我回来了。”杨文静的声音有几分颤抖。
      可是。
      过去了很久。
      院子里并无声响。
      “我来吧。”陈同用力的敲了敲门。
      声音传出去老远了。
      等了一会儿。
      也无人回应。
      陈同心里‘咯噔一下。
      贴在门缝之间往里瞅。
      黑黑的。
      什么也看不到。
      “咱,是不是走错了。”陈同小声问道。
      杨文静摇摇头。
      这是她从小长到大的地方。
      怎么可能会走错。
      陈同看着杨文静坚定又委屈的神色。
      扯开嗓子喊道:“你好,有人在家吗?!”
      不是他不想开口喊爹妈。
      是怕吓得人不敢开门。
      (今天很难过,非常难过,特别的难过。)
      “十分非常的难过。”

第264章 家中无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