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66 章 出发[2/2页]

清欢百味 棠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江风沿窗而入,带着几许水汽清凉。顾辞舟从软榻上起来,慢慢走到窗边向外望去。
      姜沅也走过去。顺着顾辞舟的视线,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那离他们越来越远的京城码头。
      京都重地,天子脚下,举国最繁华富庶之所,天下文人士子一展宏图抱负的地方,也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
      顾三老爷早年的官路走得顺,顾辞舟打有记忆起便是在皇城根儿待着的。十数载光阴弹指飞逝,他读书,科考,为一展胸中大志。
      后来他以十八之龄金榜题名,知道的人无不夸上一句“少年英才”。
      后来他在翰林院认真学习,因进言《永康广纪》修书一事赢得陛下青睐,何等风光荣耀。
      后来他因派系之争官场倾轧被外放出京,得了个庶吉士的所有出路里最差的结果。自此一去几千里,不知何日是归期。
      姜沅默默搭上顾辞舟扶在窗棂上的手。
      顾辞舟身子轻轻僵硬了一下。沉默了片刻,他转过头来,那双向来多情缱绻的桃花眼里光彩熠熠,几乎要叫人移不开视线去:“再给我些时日,我们会回来的。”
      姜沅看着他,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扬起一个笑容:
      “好。”
      她相信他。
      他是顾辞舟。
      除了第一日在窗边眺望着京城的方向许久,之后顾辞舟白日里便基本是待在船上他自个儿的屋子里。姜沅也去送过几回点心汤水,回回都见他和顾三老爷介绍给他的几位先生——日后大概是要改口称作“师爷”了——在一块儿,不是看平江的风土人情资料便是在规划筹谋如何发展平江。顾辞舟眼见是又消瘦了几分,不过人却是更有精气神了,每天都忙忙碌碌干劲十足的。
      姜沅便也就琢磨着和孙妈妈讨教讨教,替他熬些滋补的汤药来。
      除此之外,她平日里能做的也不过就是去关心关心卿哥儿了。
      不过,船要开上大半个月,再加上姜沅也不是头一回坐船了,少了许多新鲜感,因此每日里主要只忙着这两件事儿,说来也有几分无聊。若是卿哥儿大点那还好说,她还能有个人逗一会儿玩一会儿,可现在卿哥儿也就七八个月大,先不提他还是满口咿咿呀呀的压根儿不会说话,就是真能同她玩,姜沅也不敢——带上才七八个月的卿哥儿长途跋涉,本就已经是万分冒险之举了,顾三夫人和她都是反复请大夫给卿哥儿看过,确定他的身子骨能承受得起这长途奔波,再加上一路上基本都是行船,没什么坎坷颠簸,方才小心翼翼地把卿哥儿带上了的。要不是整天呆在屋子里对身体也不好,姜沅简直恨不得把卿哥儿捂在屋子里半步都不能离开,哪里还敢随随便便地玩来玩去呢?
      唉。
      姜沅暗自叹了口气。
      若非她实在舍不得……加上这又是长子,意义更是重大,更应该交由父母亲自教导,否则顾三老爷他们和她也不敢把卿哥儿带出去这么远。
      可是哪怕大夫都说了没问题,姜沅还是一直提心吊胆的。
      小孩子身子骨弱,若是有个万一,这船上甚至连大夫都不好找……
      思来想去,她能做的也只有日日祈祷,求着快些平平安安地到平江了。

第 66 章 出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