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顾三老爷胆大包天,竟然站了立储之争的队;又脾气古怪,甚至都不曾和家里多通通气,只简单说了说就自己做了决定。上一回回顾家的时候顾老夫人不说,可能是因为还没接到其他几个顾家子弟传回来的消息,也可能是因为正逢舟哥儿娶亲,不好扫了众人的兴致,不过这个原因这会儿顾三夫人已经没空深究了,她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忐忑地等着顾老夫人的宣判。
——其实说实话,站队这事儿顾三老爷也就是当时和她随口一提,还提得不清不楚的,她还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他做了多么大胆的事情。刚知道的那会儿她当即就是两眼一黑,几乎仿佛已经看到了他们一家被贬到岭南或是流放千里的结局了。
但是她也不能说什么,不能做什么。顾三老爷做都做了,事情已经再无转圜的余地。夫妻一体,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和他一起走下去了。
顾老夫人沉吟片刻。
顾家诸多子弟中,在京城的、升得最高的便是顾三老爷一个,但是在外,还有比他官更高的,便是顾大老爷和顾四老爷。顾三老爷站队前,自然也向他们各修书一封,表明了意向。
虽说顾三老爷站队的确是以顾念师恩为主要原因,但顾三老爷也不是那等蠢笨无知之辈,不至于拿自己乃至全族的荣华富贵甚至身家性命去赌博。他倒也仔细分析过大皇子二皇子的优劣之处,除了满朝皆知的大皇子有嫡出身份、有文昌侯在身后支撑,二皇子有受宠的生母、有定国公在身后支撑之外,顾三老爷倒是还分析出了一点东西。
毕竟当初的“天纵奇才”不是白叫的。
顾三老爷与如今专门教授二皇子四书五经的老师傅大人很有些交情,因而它也就从这位傅大人口中打听出来,二皇子性格类当今圣上。
当然,这话一出,不免让人想到当初刘盈和刘如意的争斗。可当今皇后并没有汉朝吕后那般的才智与权势,反而是定国公的势力比文昌侯要大些,现下满朝文武多支持大皇子,也不是因为文昌侯的施压,更多的是看重了一个“嫡”字而已。更何况,如今大皇子二皇子的性格恰恰是和那刘盈刘如意反过来的——大皇子骄傲刚烈些,二皇子沉稳儒雅些。
如此一看,其实二皇子手里握的筹码更多一点。只是最终结果如何,还要等他们二人长成,再看这些筹码加在一起究竟压不压得过一个“嫡”了。
顾三老爷信中言辞恳切,顾大老爷和顾四老爷一面担忧一面又渐渐被他说动了心思。兄弟几人信件来来往往,最终在顾大老爷和顾四老爷半忧心半期冀的默认之下,顾三老爷站了队。
而这些,顾大老爷和顾四老爷在后来自然都一一告诉了顾老夫人。
顾老夫人如今忧心,不过是为着这立储之争实在太过凶险,赢者鸡犬升天,败者尸骨无存。纵然有富贵险中求一说,可他们顾家如今也是一方大族,就这般培养子弟入朝为官,平平淡淡地过下去也没什么不好的。
并不用追求什么锦上添花。
但是顾三老爷卷进了立储之争里站了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顾老夫人再无奈,还是只能应下。
她接着说:“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唯有让他万分小心了。千万让他记着,顾家今后的荣辱,全系在他和舟哥儿身上了,一定要谨慎。”等大皇子二皇子长成,顾三老爷年纪也大了,顾辞舟也应该已经起来了,成为最能接近皇子们的那一批年轻些的官员。
顾三夫人也是面色凝重,连连点头:“媳妇记住了,定会好好转告夫君和舟哥儿。”
顾老夫人轻叹一声,偏过头,又想了想,似乎找不出什么再能叮嘱的了,只能挥挥手让她退下:“好了,你出去吧,我歪一歪。”
顾三夫人轻声应了,行过礼退出去。屋里顾老夫人闭上眼,又一次长长地叹了一声。
只希望老三这次的站队不要出错吧……顾家百年,可切莫毁在她这儿了。
“明日开始,我每天多念一卷经。”
顾老夫人淡淡吩咐道。
第 38 章 站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