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还会埋怨乃至怪罪对方的欺瞒。
      叶川知道,哪怕是太素也不想让他明白这一点,抱着能瞒下去,就继续瞒下去的鸵鸟心态,不是太素不相信他,而是没有必要去坦白,一如人性是最不能考验的东西。
      坦白了有百害而几乎无一利,那何必去坦白呢?该知道的总会知道,不知道的也没必要知道。
      叶川对此很理解,他知道太素确实是站在他的角度上去思考着得失,这让他对之前说出口的话语有些歉意,那时他只顾着彰显自己的“成熟”,显摆自己的大道理,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层。
      事实上,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落差,产生自我怀疑。
      很久之前,他就不以自己是天才而自傲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的灵魂作为一个有着非常成熟的思维方式的大学生,再次成为了一个只有七八岁年龄的孩童,在外人看来,这无异于天才与神童。
      但这值得骄傲吗?任何一个人在这幅场景下,都能够被称作是天才,那这有什么好自傲的呢?随着时间一点点增长,年龄带来的阅历优势一点点被磨灭、磨平,虚假的天才就会重回凡人。
      就像是伤仲永一样,即便你继续去学习,年岁的优势也会逐渐缩小,别人八岁时,你拥有二十岁的智慧,别人二十岁时,你拥有三十二岁的智慧,但别人一百岁时呢?你只有一百一十岁的智慧了,这一点时间带来的影响,甚至都不如其他因素,譬如努力程度所造成的影响了。
      更不用说一千岁,一万岁,阅历造就的智慧并不能作为永久保质的才能,是天才,但也是有时效的天才。
      所以叶川开始探寻更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智慧的本质。
      既然时间与阅历带来的智慧是暂时的,那么能不能突破这一维度的束缚呢?如果在此程度上进行深思,能不能突破其他维度的束缚呢?
      好比二十岁的古人,与二十岁的现代人,谁更拥有智慧,谁更算得上是天才,这是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是时代的差异,是认知的束缚。
      但这些东西,本质上都是信息的差异,现代的信息不仅从质,更是从量上,对于古代人们了解到的信息都是碾压级别的差异。
      这一点显然是无法突破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何况无知并不是什么可以被嘲笑的东西,无知而不自知才是。
      那么剩下来的东西,才是叶川真正追求的天才,那是突破时代的束缚,突破认知的限制,即便他作为一个二十岁的古代人,到了现代,他也能迅速接受那些知识,并进行理解。
      他不会像那些接触到难以理解的现象与事物就高呼“这不可能!”的人一样,去拒绝相信那些东西的存在,只要是合理的,是经得起推敲与验证的,他都乐意去接受。
      这就是所谓的,跳出认知局限的智慧。无论是时代的局限,还是社会的束缚,都不能让他产生思维惯性,抱着老旧的观念一成不变。

第256章 虚假的天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