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四章 梧桐木[2/2页]

我,书侠,且看剑气冲天表 山青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琵琶餐点酒水从船上拿下来,我们在此开宴会。”
      “是,公子。”
      月明星稀,残云浮动。
      惟笑将一方羊毡铺在树洞前,柳君雅怀抱琵琶——
      铮铮——
      铮铮——
      一边弹,一边口唱《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风吹树叶,婆娑作响,仿佛在给美妙的琵琶声打着拍子。
      “呜哇,好有意境,妾身也来和歌一曲吧!”
      听得琵琶声出神的惟笑,一听依依说真的这句话,马上威胁的龇牙,同时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依依只好缩了缩脖子,打消了念头。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柳君雅正弹唱,突然听见有人和歌,声音低沉嘶哑,却又别有一番滋味。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不仅有唱,还有抚琴之声。
      柳君雅不禁寻得声音的来源。
      他放下琵琶,转身走进树洞。
      只见一昏暗的树洞中,有人正抚琴作歌。
      是一白衣老人,鹤发童颜,眉毛和胡须垂到胸前,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他面前摆着一张琴,焚着一炉香。
      柳君雅一直坐在树洞前,未曾离开,他完全不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时候进来的。
      或许,他从一开始就在这里。
      柳君雅垂手而立。
      他静静听着琴声,等对方弹完最后一个音节,方才转身道:“惟笑,倒酒。”
      惟笑将一觞满杯递给柳君雅。
      柳君雅甚是有礼节的敬酒道:
      “雅士,请饮酒。”
      “见笑见笑!不敢劳烦公子!”
      那老人诚惶诚恐的推开瑶琴,起身接杯,一饮而尽。
      柳君雅邀他来树洞外面,跟他们一起宴饮。
      席间,两人就像老友一样有说有笑,柳君雅决口不问对方的身份。
      其实他已经看出,这老人不是人了。
      大约是这柳树的精灵一类,但他身上没有戾气,而且谈吐也很有名士风流。
      老人自称“十八鬼老”,柳君雅一听就明白了,十八鬼,可不就是个“槐”吗?
      槐树精无疑了。
      这么大的槐树成精,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十八鬼老对音律很是精通,他一边饮酒,一边不时撩拨琴弦。
      “此是嵇康的《长清》。”
      “这是俞瑞的《流水》,当时我有幸旁听。”
      十八鬼老兴致勃勃,给柳君雅奏起很多至今已经失传的曲子。
      “世人流传的卓文君《白头吟》,实际是错的,卓文君弹此曲,故意短一弦,以做‘寸断之意。”
      十八鬼老侃侃而谈,听得在一旁作陪的细犬、白狐晕头转向,哪怕是惟笑这等万能丫鬟,读过几本诗书,悟性也是极高,还是多数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可柳君雅却是对答如流。
      虽然他不知道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但理论上的知识无一丝缺漏。
      十八鬼老将失传的轶曲以瑶琴弹奏一遍,柳君雅又以琵琶重弹一遍,不时还会加上自己的理解。
      十八鬼老望着他,不禁捻须微笑,忍不住问道:
      “先生这等抱负,为何不求取功名,立身廊庙,垂名于竹帛啊?”
      柳君雅提杯道:“先贤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然而,子曰: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未出华胥地界,就先后遇见不少的怪事,恐怕如今的时局,并非兼济天下的好时机。”
      十八鬼老笑道:“昔日曹孟德有言:‘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以先生的才智,广阔的天地确是比那狭隘的朝堂更能施展拳脚。”
      柳君雅但笑不语。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聊些诗词歌赋音律之事直到深夜。
      十八鬼老这才起身告辞,临走前,他恳求道:
      “我有好几百年未曾与人聊得如此尽兴了,可否冒昧求先生一件事,能否将先生奏过的琵琶送给我?我愿以瑶琴相换!”
      柳君雅笑道:“若十八公不介意,尽管拿去便是,只是这琵琶到底是凡品,音色比之十八公的瑶琴,恐怕逊色不少。”
      十八鬼老笑道:“不管是琵琶还是瑶琴,都只是乐器,关键是弹奏的人,君素雅达,这琵琶也倾注了先生的雅意,我这荒野村精,正是想分一分这份雅意。”
      柳君雅闻听此言,跟十八鬼老交换了。
      十八鬼老再谢不止,珍惜的怀抱琵琶,拱手作揖,再起身,便消失不见。
      柳君雅迫不及待的要试试十八老鬼留下的瑶琴,可他将手抚上去,却发现竟然是一块木头。
      惟笑一见,立刻勃然大怒:“那老树精竟然以一块烂木头骗走公子的琵琶!真是大胆!看我挖了它的树根,砍断他的树干!”
      柳君雅却是大笑道:
      “惟笑,稍安勿躁,你是误会十八公了。”
      他拿手敲了敲这块木头,又将耳朵贴在上面。
      惟笑和依依看他专注,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良久,柳君雅才起身,叹道: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这块梧桐木,想来不输蔡邕那块焦桐啊!”
      说完,他抱拳道:“多谢十八公馈赠,待琴成之日,君雅定携美酒,回到此地,与十八公同奏。”
      空气里传来一声愉悦的琵琶响,仿佛是十八公的作答。
      柳君雅在树洞里睡了一夜,次日天明,他带着惟笑、依依还有那块极珍贵的梧桐木回到船上。
      刚一进得船舱,就看见地上放着个箱笼,打开一看,里面尽是上等的锛凿斧锯等制琴之物。
      柳君雅喜出望外。
      遂坐在船头一会儿削木做琴,一会儿打磨枪头,一会儿又极其不情愿的指导依依的《九歌》。
      如此七八日,也怡然自得。
      直到这日到了伤县桃花渡,画舫不能再前行,要从此改陆路了。

第二十四章 梧桐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