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理寺稽查,审理,得出的结论,然后将结论呈交中书省,也就是宰相胡惟庸,再由胡惟庸交给朱元璋。
      动手的是李文忠和陈宁,再结合杨宪血书上写的揭发李善长以及请求宽恕自己家人的话。
      许平安可以肯定可以得知,杨宪是死于两派的斗争,这陈宁的背后主使还是胡惟庸和李善长。
      只是先不论陈宁能轻易入牢房这层关系,就单单这个程序,胡惟庸和李善长怎么可能让人他们查到自己身上?
      再说这当今的朝廷只有两个党派,一个浙东党,一个淮西党。
      浙东党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死了,第一个怀疑的应该是淮西党才对。
      许平安想不明白,这朱元璋怎么会将案子交给淮西党去审理呢?
      朱元璋身为一个帝王,能看不明白朝廷局势?
      这明显不可能!
      五天破案,今天是第二天了,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得想个办法,将这血书交给刘伯温。
      事不宜迟,想至此,许平安起身朝着小二招了招手。
      很快,小二一眼就瞧见了许平安,赶忙来到了他面前问道:“这位爷,有何吩咐?”
      许平安开门见山的问道:“你知不知道这,这刘大人府上在哪里?”
      小二连忙问道:“您说的可是那赛过诸葛亮的太史令刘大人?”
      许平安点了点头:“没错,你可知道?”
      小二回答道:“客官您沿着这条道,城中心都是大臣们的官邸,刘大人的也不例外。”
      “谢了!”许平安提着东西离开了茶楼,沿着小二指的方向走去。
      如果皇宫相当于一环的话,那大臣的官邸相大多都分布当于二环,犹如众星拱月一般将皇宫给围着。
      这样一来能够体现皇宫尊贵的地位,同时大臣们也靠近皇宫,上朝也方便。
      途中,许平安路过一个卖小孩子玩耍面具的摊位,几个小孩正在炫耀着。
      许平安眼睛一转,这不是绝佳掩饰自己面孔的好东西?他走上前问道:“你这猴头的面具怎么卖?”
      “两文钱!”摊主开口道。
      “我买一个!”许平安付了钱,拿在手里看了看,这木头制作的,只是有点小。
      他有走了一会,很快就来到了刘府,只见这刘府前门紧闭。
      许平安眉头紧皱,围绕着刘府的四周绕了一圈,来到了一出茶摊,稍作歇息。
      “老伯,我看你在这里卖茶很久了,这刘大人有没有喝过你的茶啊?”
      憨厚的老伯闻言自卖自夸起来:“这刘大人下朝回来,天天喝我的茶,还说我的茶好喝呢!”
      “是么。”许平安只是笑着问道:“真的么?”
      “那当然!”
      许平安三言两语的和老伯聊了起来,很快就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些关于刘伯温的信息。
      刘伯温关爱百姓,在民间声誉极高,同时也是个兢兢业业的严于律己的工作狂。
      他每天早上天不亮就上衙,总是夜深了才放衙,白天的这个时间段,除非放假,否则他应该是不在家的。
      血书交给刘伯温倒不是问题,问题是许平安也不想卷入两派斗争的风波。
      毕竟杨宪这样的高官说死就死,自己一个无名小卒,卷进去恐怕死无葬身之地。
      许平安觉得自己得苟一点,毕竟苟得平安。
      要是自己有像封芸那样的武功就好了,这样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将血书交给刘伯温,同时不让自己牵扯太深,可惜自己不会。
      真让人头疼,许平安百无聊赖的看向了刘府,要是有人能帮自己把血书给送进去就好了!
      忽的,许平安看见了不远处端着破碗的,喊着行行好的老乞丐。
      突然他脑中划过一道闪电,心生一计——不想亲自去送,那自己可以用钱买通一个老乞丐。
      让老乞丐夜里挪到刘府石狮子旁边,拦下放衙进府门的刘伯温,然后将血书交给刘伯温,自己只要确认他上交了不就行了。
      这么一来,自己不但能置身事外,而且还能顺利的完成任务。
      真是一石二鸟。
      许平安思考了半天,发现这计策并没有什么问题。
      他起身离开,准备多查看四周规划好离开的路线,等天黑之后再戴上面具,然后实行买通乞丐,拦下刘伯温的计划。

第16章 计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