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要亲自下场的朱元璋。
一旁的二虎,当然慌了。
“皇上!”
“这些倭寇,交给卑职就好!”
但只听李淳风说道:
“二虎。”
“你就放心吧。”
“这些手持纸扇的倭寇。”
“并不是正经的武士。”
“全是一群欺软怕硬的浪人。”
说着。
还给了自己就在一旁的老婆,也使了一个眼神。
就这样。
在二虎和其他的锦衣卫拉住朱元璋。
朱元璋也挣扎着,想要亲自下场杀倭寇时。
一旁。
能够辕门射戟的秦林儿,就已经从箭壶之中掏出了一支雕翎箭。
气定神闲,拉弓如满月。
捏着箭矢的手指一放。
“嘣!”
随着弓弦的弹响。
那一只雕翎箭,也“嗖”的一下飞出。
“嚓!”
精准的射穿那倭寇头目的脖子。
“嚓!”
“嚓!”
秦林儿紧接着又是两箭。
又放倒了两个倭寇。
这下。
在秦林儿精湛的箭法下。
朱元璋和二虎等锦衣卫,那都没得争了。
只见。
倭寇的头目被直接射杀。
还活着的倭寇副手,当然发现了站在小坡上的李淳风和朱元璋等人。
这才朝着倭寇们一挥手。
“狡猾的明人!”
“有伏兵!”
“撤!”
但就仅仅因为下达撤退命令,和做出挥手的动作。
那就被秦林儿所捕捉。
所以。
发现这倭寇副手应该也是一个什么小头目。
“嚓啦!”
又是一箭。
秦林儿又直接射杀了那倭寇副手。
这下。
剩下的倭寇们,当然全都逃向海边,赶紧乘船逃走了。
可其实。
李淳风等人身后。
并没有倭寇们想象的伏兵。
总共。
就只带了几十名锦衣卫而已。
如今。
那1000多卫所兵已经溃散。
要是那500多倭寇没被吓跑。
真要打起来了。
说不定。
在应天府替朱元璋代管朝政的朱标,还真有可能要直接登基了。
可即便如此。
看到数百名倭寇就能在大明沿海横行霸道。
看到那些卫所兵疏于操练,一下就被杀的丢盔弃甲。
根本就无法保护大明百姓的安全和财产。
朱元璋当然大为震怒。
“怎么回事!”
“这到底是怎么搞的!”
“淳风!”
“你啊你!”
“怎么只顾着通番赚钱,连这兵马的建设都忘了啊!”
“区区几百个倭寇,那就能如此横行。”
“成何体统!”
卫所兵如此不堪。
朱元璋当然要好好责问作为最高长官的李淳风。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
如今。
李淳风的胆,是真的肥!
完全不给朱元璋任何面子。
直接说出了卫所兵战斗力如此低下的根本原因!
“大哥。”
“实不相瞒。”
“如果不对卫所制改革的话。”
“我也没办法。”
“我也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
听到这话。
朱元璋当然有些难堪。
“四弟。”
“你是说,养出这些兵渣子,全怪咱的卫所制?”
听到这话。
一旁的二虎等人。
当然都替李淳风捏了一把汗。
他们都记得。
当时。
朱元璋提出卫所制的时候。
可是当着他们的面。
十分自豪的自诩自己这卫所制,简直是一举两得。
既让百万士兵解甲归田。
自己种田,自给自足,不吃百姓一粒米。
替国家减轻了军事开支。
又让这些士兵成为了世袭的军户。
这样,那就可以老子教儿子。
保证在突然遇到大型战事的时候,也可以快速集结,保证大明有源源不断的兵员了。
但只听李淳风说道:
“大哥!”
“你这卫所制的设想,当然很好。”
“但是。”
“据我所知。”
“因为军队待遇变差。”
“军官们,不仅开始克扣士兵的军饷。”
“更是将原本免除的杂役,又加到军户身上,把手下的军户完全当了家奴和佃农。”
“甚至。”
“还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士兵们的土地。”
“使得军户们不堪重负,不断出逃。”
“就算是留下的士兵们,那也全都变成了不会打仗的佃农”
“而那些军官,也都肥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军事地主。”
“并且。”
“为了补充不断逃走的军户。”
“各地州府,不仅开始虚报人数,更是开始招收地痞、流氓、罪犯等人员。”
“以至于,军队的军纪和形象不断败坏。”
“在民间。”
“那都出现了“好男不当兵”的流行童谣。”
“军中。”
“盗卖军粮、军械的行为,也已经查处了多起。”
果然。
李淳风直接把卫所制真实的效果说出。
之前还一直为自己的卫所制而有些小得意的朱元璋。
那真的有些绷不住了。
“淳风!”
“你说的,是真的?”
李淳风当然肯定了点了点头。
毕竟。
再这样下去。
那不止沿海的卫所兵要被倭寇暴打。
常常几十几百的倭寇那就能横行无阻了。
甚至。
到了明朝中后期,那九边重镇的边军,那也要日渐腐败。
根本抵挡不住闯王和满清的八旗军。
“大哥。
第110章 重启募兵制,准备抵御倭寇大规模登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