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乾坤剑的离去,在顾玄风意料之中。
      这本就是他人之物,也是大乾王朝能够震慑宵小之辈的帝兵,可以不用,但一定要有。
      现在有了好大儿打上过紫玄皇朝的事情,就算了没了乾坤剑,他相信也不会有什么不识趣的人找上他。
      沉寂下来的岁月,顾玄风宛若是在游戏人生,而夏夷与秦蛾也差不多了多少,闲暇时没事就吹吹风。
      可实际上顾玄风也没有看上去那般真的是在玩耍,他只是在世俗中悟道,让自己彻底静下来。
      修为已失,但他对于道的感悟并不会因此而消失。
      夏夷与秦蛾问过顾玄风,既然顾玄风可以重新走上众生道,他为什么不修炼。
      顾玄风的回答只有一个,与其问这个,你们不如思考下去哪里吹风,直接引得两女没好气的瞪着顾玄风。
      “我要么不修炼,一修炼就要直接踏入准帝,否则只会被众生准帝再次盯上。”
      顾玄风笑着说道。
      一旦他能修炼,誓必让原本消失在他身上的目光重新聚集而来,那不是好事。
      可一步踏足准帝,那肯定要明白从无至有的玄妙,顾玄风这段时间就是在平静中体悟从无至有的玄妙。
      要体悟从无至有,就要回到道的根本上。
      什么是道?
      道没有名字,加上引号方为“道”。
      严格来说,以前人经验,即无量天尊所说:
      “道”不是一个概念,它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力量。
      “道”所指向的,是乾坤宇宙万物所从中产生的“原始”,“原始”是本源实在,是包括一切万有的无限者。
      也因为天尊关于道的解释,无量天尊在其他大星域的古史中,也被称作为原始天尊。
      “道”,本身无论是在思维上还是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先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有了道才有万物。
      “道”自身存在即是原始,是“原发性的。”
      这种原发性,是指没有除了“道”之外的任何原因使它存在。
      但宇宙万物却是由“道”自身的“原发性”存在而发生,因为有道在,世间才在,道若无,则一切皆毁。
      明白道的“原始”与“原发性”,就可以着手领悟从无至有的玄妙。
      从无至有四个字中。
      无,是“空无”,空无不是虚无,虚无是不存在的混沌。
      空无是“无名”。
      无名中的“名”,指“道”形态与状态。
      无名,就是“道”没有固定的形态与状态,而是有着无穷无尽的变化。
      而一切万物正是从“空无”的状态中滋生出“有”。
      这时候“道”就从状态与形态,变成了一种力量,成为了修士镇压九天十地力量。
      这便是天尊所说,无名,乃天地之原始。
      只有体悟到一切宛如本原于“道”而有,一切万物本原于“道”而无。
      随后以万物之“有”的维度,来观“道”之“无”,才算是真正了解道,通透了从无至有的玄妙。
      这便是天尊所说的,有名为万物之原母。
      顾玄风去了天道书院,特意求了《天尊改道论》的拓本。
      “从无至有”贯穿了修士的一生。
      修士踏入修行开始,就在接触从无至有的玄妙,其所有修为与境界都是代表着“从无至有”的使用高度。
      如众生路上无量意,苦海路上轮回意,也是为了方便领悟从无至有的准备。
      准帝就是要将“使用”变成知其为何能使用。
      一旦彻底通透从无至有,那就成为了大帝。
      一旦超脱了从无至有的高度,就成了无所不能的永恒之仙。
      此中仙,代表是超脱于道之上。
      说来复杂,成帝之路,乃至是成仙之路,一开始就展现在了众人面前,可这一步难倒了无数人,也难倒了大帝。
      大概就是懂的懂,不懂的,说破头了也不懂,只当这法门就是一段拗口的话语。
      “想要成为准帝不易。”
      修道的尽头就是触碰到认识的极限,打破极限就是破茧成蝶。
      “不过要是很容易知道从无至有,那星海准帝也不会这么少了。”
      顾玄风心中呢喃,每当他碰到知见障时就不再思索,而是继续游山玩水。
      又或者同夏夷、秦蛾探讨一下阴阳无极大道的感悟。
      顾玄风明白想要领悟从无至有,还是得入混沌虚无中,那里是无的天地,时时刻刻都滋生着有。
      与其枯想,不如观摩从无至有的一步步发生。
      越是如此想,顾玄风越是理解诸多大修要登天果树的缘故。
      那果树如果真如传闻一样的话,很有可能具备充当从无至有的法门作用!
      其能直接将道的形态与状态直接转变成一种力量,堪比准帝的力量!
      “我似乎明白天尊一日为帝的原故了。
      他若生来知晓从无至有,那么都不用修炼众生道!
      他只需要将道的形态与状态直接转变成力量即可。
      而众生道,只是体现其力量的一种方式。”
    &nb

第706章 无与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