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复辟前朝是他心心念念想做的事情,只是如今被抓他再也没有机会了。
能抓到这个漏网之鱼皇帝陛下很高兴,而且还顺着这次事情拔除了很多与前朝有勾结的臣子。
沈清晏立了大功啊!
于是高兴的皇帝陛下给他升官了,这吴知府不是下台了吗?刚好有这个空缺,皇上就让他替上。
这么快又能晋升,在文官里当真是少见。虽然其他官员心里很有意见,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沈清晏这次是真的立了功,而且他是天子宠臣,又很有治理手段。大家只能在心里酸溜溜。
知府虽然品级不算高,只有四品,但是知府是一府之长,是州府最高长官,权力极大。
沈清晏升官了,家里人都极其高兴,顾昕?摆了一桌酒和他一起庆祝,府上下人都多发了三个月月钱。沈家和顾家的其余人也都写信过来祝贺,他现在是两家官职最高的人了。
知州的位置还没怎么坐热乎,沈清晏就要带着任命书前去府城,当了知府后他做起事来就要更加方便。在乌塔县推行的政策,他能运用到整个州府。
与此同时顾昕?还建议他加强和外邦的贸易往来,这边地处边界,本身就有许多别国商人过来,就是过关有些麻烦。
如果有官府支持,加强和外邦商人的友好合作,能更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增加财政。
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邦商人,他们做的各种乳制品、肉制品还有羊毛制品有很多都销往到别国去,以及商队从中原拉来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也深受外邦人喜爱。
他们带来了他们国家的香料、宝石、金银器皿,还有一些大楚王朝没有的果蔬吃食。
商业繁荣起来,这边的酒楼饭馆增加,而且住宿环境也大大提高,其余的商铺也争相开办起来,原先的商业街不断向外扩展。
当地的百姓日子变得富足起来,有更多的家庭有能力将家中的孩子送去书院读书,书院变得火爆。
沈清晏很高兴,虽然他没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想法,但是他认为读书明理是重中之重,这关系着以后这个地方能不能长足的发展。
府库里头有钱了,他大手一挥,又在各地新建了书院,并且还邀请别的地方有才华的人过来教学。
做学问是需要交流的,只有更多的思想进行碰撞,才能互相取长补短,学有所长。
皇帝看到了加强对外贸易的好处,开始在其他地方也同样施行,不仅是在陆地边界,还有各处海港。
同时他还听取沈清晏的上奏意见,专门组建了一支贸易队伍,去别的国家进行贸易通商。
国库丰盈起来,有钱去养庞大的军队,加强大楚的军备力量。
一切都良性循环起来,本来多年战乱以及天灾,需要很长时间来修养生息,如今能够加快这一脚步。至少对比起周边的几国,他们大楚要发展的更快一些。
都说想要富,先修路,如今国库也有钱了,顾昕?觉得这事得提上日程。
第319章 升任知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