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晏因为得中探花,直接被授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的官职。
而剩余三人还要参加朝考,顾兴源考中庶吉士,进了翰林院。而沈清渊和沈清瀚一个去了工部做主事,一个去地方做知县。
这也是朝中有人的好处,都没有要等候补就得了官职。
沈清瀚要去的地方离京城不是特别远,三五日车程就到了。这还没在京里住热乎呢,就要收拾包袱去上任了。
分别总让人有些不舍,但是这才是常态,聚少总离多。
张氏纠结许久,还是跟着他一起去上任。儿子留在京里和大宝一起念书。
和郭氏一起开的铺子生意还不错,这下她要走了,就得再雇佣人手,她就分得一点红利。
攒的一些银子,加上从顾昕?这里借了五百两银子,张氏准备再到地方重新做些生意。知县能住在县衙里,没有住房困扰。加上沈清瀚每个月还有俸禄,二人吃喝穿用也能过得去了。
除了这二人,还有又跟着陆将军去守边了的沈清州,大家都留在了京里。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只是这天,皇上召见沈清晏跟他询问了一下,关于之前他提供的伤药和压缩饼干,他希望要什么赏赐。
能获封公侯的都是跟着他在前线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的,显然沈清晏还不够格封爵的。
倒是可以让他快速升迁。这样功劳就算在了他身上。
当然还可以给顾昕?封个县主,这爵位不能传下去,也没有封地食邑,就是个名头,不会有太多反对声音。
沈清晏没多想就选了第二种。这东西本也不是他想出来的。虽然快速升迁对家族是好事,但是县主的名头也不错。
不说别的,他小媳妇以后出门需要行礼的人都少了好多。而且她喜欢做生意,这名头就有作用了。
皇帝对他的选择有些意外:“爱卿可是想清楚了?”
“回皇上,臣想清楚了。”
“行,既然你决定好了,那朕待会儿就下旨。”
对此皇帝还是很满意的,觉得沈爱卿真是踏实的人。不依靠夫人的功劳,决定自己往上走。
心情很好的皇帝陛下,立马就写了圣旨,封顾昕?为慧安县主,还赏赐了一座府邸。让传旨太监和沈清晏一道回去。
顾昕?还在家里做香皂的时候,就被拉出去接旨。她跪在地上晕晕乎乎听着一串的赞美之词,最后双手接过明黄圣旨,依旧没怎么反应过来。
沈清晏起身上前给了来传旨的公公一个荷包:“多谢公公跑这一趟了。”
那公公袖子里的手捏了捏荷包,还挺多,于是笑容灿烂:“哪里哪里,沈大人客气了,都是咱家该做的。旨意传到了,咱家就先告辞了。”
“公公慢走。”将人送出门,沈清晏回来,一进屋就看见,他小媳妇还有小舅子凑一起对着圣旨看个不停。
 
第290章 慧安县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