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比猪油便宜的多,大概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价格,一定会好卖的。
大概十天,就能出油千斤。这样一个月的大约就是一百五十两,当然前提是都能卖完。也算利润可观了。
花生是比较耐旱的作物,虽然今年的长势不如去年,货源倒也还算充足,只不过一斤贵了一文。暂时也不必担心原材料问题。
昨天晚上,一家人已经商量好了,这个作坊赚的钱,就当做是几兄弟的教育资金以及生活费。
读书的学武的,以后一应花销都从这里出,不管他们是买书置办笔墨纸砚,还是会友人情往来,或者小弟的强身健体的药材吃食等等。
每个月一百多两给他们四个,应该也是够了的,即使比不上有钱人家,也比寒门学子好不知道多少。
哥几个都考上了秀才,虽然只有沈清晏考上了云麓书院,但是家里也决定把大哥二哥都送去府城读书,那里的学术氛围更好,好的书院也多,还能相互照应。
当然就算府城开销更大,除了油作坊产出,其余也没有多的,需要更多钱就自己赚!
顾昕?背着小手手,大老板似的里里外外巡查了一番,还慰问了员工,最后颇为满意的点点头回家了。
有了这个花生油作坊,顾昕?觉得他们家就不用像之前一样,非常紧迫的需要每天都去做买卖挣钱了,就算停工也不影响生活。
当然,她知道沈家众人都闲不下来就是了。比如她大嫂,现在对卖货充满了热情。比如她婆婆,对做绣活更有积极性。
二嫂是家里家外一把抓,管家的好能手,凉茶这些也是二嫂做的更好喝,跟着孙嬷嬷学习厨艺也好,这次的流水席钟氏也把任务交给了二嫂。
她空闲的时候,还会去给钟氏打下手。简直像个小陀螺转个不停。
她公爹喜欢待在书房里,除了知道他抄书,顾昕?也不知道他还干些什么。
也不出去和别家的小老头、大老爷们什么的侃大山,就那么安安静静宅家里。
不过顾昕?想了想,就她公爹那一副文人气质,好像和村里其他人也不太搭,只怕没什么共同语言,相互聊天还不如他自己看书吧。
第143章 油作坊运转起来了[2/2页]